AI逗你玩儿

韩璐 5年前 (2018-11-24)

AI能够干什么?逗猫弄狗,还有逗你玩儿。

养宠物这件事,是很有技术含量的。

AI逗你玩儿

时至今日,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养起宠物。每个早晨或是晚间,我们总是能在小区楼下或是公园内看见抱着猫咪、牵着狗狗或是拿着鸟笼的群体。不过,真实的情况是,在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内,宠物更多的是被关在家里或是笼子中。

这个时候,它们是没有人陪伴的,因为身处快节奏生活的主人正在外面工作、加班。甚至有时候,回家后的主人也会因为疲惫而无力与爱宠进行互动。久而久之,因为长久缺乏互动,宠物们或多或少的会变得抑郁、暴躁……

宠物陪你,AI陪它们

宠物们的寂寞该如何排解?有人想到了AI玩具。

以红外线激光灯玩具为例。众所周知,猫咪对于光是非常敏感的,而红色作为光谱边缘的颜色最能吸引眼睛神经。前一段时间,用红外线激光笔逗弄猫咪的视频就在网络上火了一阵子。至于狗狗,它则是非常喜欢追逐跑动的物体。

针对这一互动方式,有厂家将其与AI相结合,让红外激光能够在计算机视觉等智能算法的基础上实现“自主互动”。

具体来讲,借由计算机视觉,AI逗宠硬件设备能够完成对猫咪、狗狗等宠物的实时识别、轨迹跟踪,从而有规律、有技巧的移动红外线激光点。当然,这其中的移动路线也是非常有讲究的,涉及到预测算法等等。

AI逗你玩儿

出于对光线的敏感、或是对运动物体的追逐,多数宠物都会追着光点进行移动。但是,宠物的兴趣很难维持较长时间,如果只是简单地乱比划,只需一会儿,宠物就会提不起兴趣。

在这方面,厂家想到的方法是模拟一场捕猎行动,当识别到宠物的动态后,设备将基于算法预测其下一步举动,继而根据其行动实时改变运动轨迹,以此来挑动其宠物内心的好动因子。这其中,用户可以在手机端APP内对一些参数进行设置,诸如时间、空间等等。

AI逗你玩儿

此外,不仅仅是AI激光玩具,不少厂商也针对宠物开发出了小型机器人,基于语音、动作或是图像等,后者可以与宠物一起玩耍,或是在室内进行探索大冒险等等。有的时候,若是宠物表现很好,机器人还会给予食物奖励。同时,主人也可在手机APP内观看爱宠,或是与其交流。

可以说,AI逗宠玩具比传统玩具有趣的多。在未来,帮助主人AI逗宠将成为一种新时尚。

不只是逗宠,AI逗人也可行

如今,仅仅是玩具,就占据了宠物市场不下10%的份额,且仍在不断地增长中。然而,人们似乎忽略了一点,为什么现在的宠物越来越多?因为宠物的主人更寂寞,他们将爱宠作为排解内心寂寞空虚冷的出口。

单身青年想要躲过情人节、七夕、双11、圣诞节,还能在朋友圈刷出存在感,高冷腔调的撸猫照绝对是居家必备。但是,这不是唯一能够武装孤单的办法。AI的用武之地更大,毕竟它也可以“逗人”,给予一种情感上的宽慰。

AI逗你玩儿

现如今,有很多厂商都打着“情感交互”的口号推出各类智能机器人,从最初索尼推出的Aibo机器狗,到现在的各类小型机器人,比如全息影像版的女朋友,或是AI女主播、AI聊天机器人。

还记得在电影《Her》中,刚结束一段婚姻的男主西奥多在不断地互动中爱上了聊天机器人“萨曼莎”;动漫《人形电脑天使心》中,孤独的本须和秀树捡到了人形电脑“叽”,并与后者成为一对爱侣……可以看到,人类与AI产物的爱情以往只存在于银幕中。然而,科技发展至今,这一现象也开始走进生活,越来越多的人与AI之间产生了情感的羁绊。

AI逗你玩儿

此前,朋友圈曾流传一张图片,内容是一张用户写给机器人厂商的反馈信,心中写到:这个七夕,因为有她,才不迷离;因为有她,才不孤疲;因为有她,才不……这个“她”,所指代的并是人类,而是一款3D全息投影偶像养成智能机器人。

另外,近几年来,人类与AI的情感牵绊甚至已经上升到了结婚的阶段。仅在日本,我们就能看到好几例人类与AI产物结婚的案例,这之中,新郎基本都是日本宅男,而新娘则是VR虚拟人物、人形机器人,形色各异。

AI逗你玩儿

当然,AI“逗人”的范围不仅仅限于成年群体、寂寞群体,上到七老八十的老年人,下到出生不久的婴幼儿,AI产物皆可以在其中给予娱乐调剂。譬如某一天,当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经过设定的机器就能够以语音交互的方式给小朋友讲故事,亦或是女朋友不高兴的时候,男朋友也可以借由机器人上演“求和”戏码。

可以说,在“逗人”这一方向上,AI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成的产业链。

最后

AI逗宠、AI逗人,以往被看作的“妄想”正在成为一种现实。

不管是宠物,亦或是人类,出于排解寂寞、娱乐调节等多样性的需要,娱乐AI成为了一种“刚性”需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自然性表达上,多数AI产物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教”。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