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中东土豪,高通数据中心 CPU 开始起飞?

jh 11小时前

高通的破局之路

一直想在桌面CPU干大事的高通,最近成功拿下了一家大客户。

近日,高通正式与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IF)旗下 AI 企业 HUMAIN 达成合作,高通将为后者的数据中心开发和供应最先进的数据中心CPU和AI解决方案。

在目前的数据中心市场,前有英特尔、AMD,后有Arm,竞争程度远远大于移动端CPU。

如今有中东土豪主动出手,高通也算是开了一个好头。

再次入局

在数据中心CPU市场,高通也有过一段失败的经历。早在 2017 年,高通曾推出基于Arm架构的Centriq 2400 处理器,试图打破英特尔、AMD 在 x86 架构的垄断。

但当时受限于软件生态适配不足、性能未达预期,该项目于 2019 年黯然终止。

时隔多年,高通此次卷土重来,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

此前,高通通过收购 Nuvia 获得其 Phoenix 架构技术,并将其自研架构融入到高通平台中。

该公司由前苹果A系列芯片核心成员组成,其设计的 Oryon 内核在能效比上表现优异,在当时一度引起行业轰动。

从2023年开始,高通正式在桌面级CPU发力,旗下骁龙 X Elite 处理器已经进入消费级PC市场。

而在更专业的数据中心CPU,沙特 HUMAIN 项目算得上该战略落地的第一级台阶。

根据协议,高通将为 HUMAIN 开发基于 Snapdragon 和 Dragonwing 的 AI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重点支持云边协同的混合 AI 推理场景。

这一布局与高通近年来推动的 “5G+AI” 战略高度契合 —— 通过将边缘计算与数据中心算力结合,实现毫秒级响应的实时 AI 应用。

由此可见,双方对于这次合作都非常用心。

沙特的 AI 野心:构建全球算力枢纽

值得一提的是,沙特这边并没有全部押注高通,而是与英伟达、亚马逊AWS、AMD和思科等公司达成了类似的合作协议,真可谓是“有钱任性”。

从沙特的角度来看,这次合作的背后是其 “2030 愿景” 下的 AI 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作为 PIF 全资控股的企业,HUMAIN承担着整合全球科技资源、提升沙特在AI行业竞争力的核心任务。

因此,沙特同时与英伟达、AMD、AWS 等AI巨头达成合作,形成多元化的算力生态,这其实是与沙特的AI战略有很大关系。

根据网上公开的消息,在具体实施层面,沙特采取了 “超级工程 + 技术主权” 的策略。

第一步,HUMAIN通过旗下子公司在沙特NEOM新城建设巨型AI 数据中心园区,实现可再生能源供电,目标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算力枢纽。

第二步,HUMAIN 正在开发阿拉伯语多模态大语言模型(ALLaM),计划将其与高通的边缘设备生态深度集成,形成从芯片到应用的完整技术闭环。

这种战略布局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通过引入高通等国际企业,沙特可快速获得先进技术,缩短自主研发周期;

其次,作为三大洲枢纽,沙特的数据中心可辐射欧洲、亚洲和非洲市场,成为全球 AI 基础设施的关键节点;

最后,结合其能源优势,沙特试图在算力竞争中占据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

高通的破局之路

高通此次重返数据中心市场,本质上是 Arm 架构与 x86 架构长期竞争的延续。

近年来,随着 AI 算力需求激增,Arm 架构的能效优势逐渐凸显。2025 年第一季度,Arm 在全球数据中心 CPU 市场的份额已达 13.6%,预计年底将突破 50%。随着高通的加入,将进一步加速这一趋势。

尽管高通的技术布局具有吸引力,但其在数据中心CPU市场仍面临多重挑战。

首先,英特尔、AMD 等 x86 厂商已建立深厚的市场壁垒。2025 年第一季度,英特尔仍占据数据中心 CPU 市场 65.3% 的份额,AMD 占 21.1%,两者在服务器主板设计、散热方案等方面拥有成熟的生态体系。

其次,软件适配问题依然存在。

虽然 Arm 架构在移动和边缘计算领域已获广泛认可,但其在数据中心的应用仍需重新编译大量企业级软件。高通需与 ISV(独立软件开发商)紧密合作,确保关键应用的性能表现。

再者,地缘政治风险不容忽视。

沙特作为中东国家,其科技项目易受国际局势影响。

例如,美国对 AI 芯片的出口管制可能影响 HUMAIN 数据中心的建设进度,而高通作为美国企业,需在技术输出与合规要求之间找到平衡。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