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都火上天了,MR怎么还在闷声发大财?

镁客 8年前 (2016-06-07)

要不是初创公司Magic leap的持续曝光,MR可能真的就这样消声觅迹了下去。排除某些产商正在闷声发大财,开发商对于MR的敬而远之确实存在一些道理。

VR都火上天了,MR怎么还在闷声发大财?

2012年,Oculus的众筹与Google glass原型机的发布,将VR和AR两个概念带到了公众面前。沉寂了3年后,微软在Windows 10的发布会上掏出了一款令人意外的产品,开发代号为“Project Baraboo”的全息眼镜HoloLens。

就在人们猜测HoloLens的具体功用时,微软抛出了一个陌生的名词:混合现实(MR)。这让人不禁回想起14年前的一场发布会,当大家都认为盖茨背后还是老生常谈的DX新版本时,伴随着幕布掀开的是一台名为Xbox的次时代主机。

HoloLens的推出不是微软故意搞事,这款产品自2010年起已经研发了5年的时间,期间还诞生了像Kinect这样的副产物。混合现实的概念也不新鲜,佳能之前制作的头戴显示器MREAL就打出了MR的牌子。

相比之下,VR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炒越热,AR也在稳步的发展。要不是初创公司Magic leap的持续曝光,MR可能真的就这样消声觅迹了下去。排除某些产商正在闷声发大财,开发商对于MR的敬而远之确实存在一些道理。

混合现实的概念还不清晰

最近,台北电脑展上传来了MR的新消息,微软宣布开放Windows Holographic系统,这个平台的前身实则为微软与NASA的合作项目。

虽然微软的执行副总裁Terry Myerson一再宣称这是MR的未来,但wikipedia一直将Windows Holographic分类为AR系统,而此前The Verge的报道中也将HoloLens定位为AR设备。“AR+VR=MR”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误读,MR实际上与AR更为接近,都是在现实中进行事物的投影。

针对MR的不同点,大致上分为两种意见。一部分人认为MR中的虚拟投影可以与人交互,而AR不行;另一部分人认为MR投影的是真实事物,AR投影的是虚拟事物。

第二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而第一种理论又有点模凌两可,咎其原因,现在越来越多的AR产品也提出了“交互”这个概念,并非混合现实的专利。

baike.com给出的解释是:

增强现实的虚拟物体只是简单叠加于真实环境之中,并不能正确处理虚拟物体与真实物体之间的遮挡关系,而混合现实则要求系统能正确处理虚拟物体与真实物体之间的遮挡关系。

增强现实系统的虚拟物体一般很少,或只是一些简单的2D文字,混合现实的虚拟物体或虚拟场景则可以很多(在增强现实与增强虚拟之间)。

这段文字可能与HoloLens的物体遮挡技术有关,但也仅仅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MR主要用于高精领域,暂时还没有消费级设备

HoloLens目前的应用实例大多还只与科研和商用有关,例如与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联合开发的OnSight,主要利用火星车的数据来进行周遭环境的三维模拟,并且还包括执行编程和任务规划等一系列功能。

虽然微软也在努力布局HoloLens的民用领域,此前也推出了适用于3D打印机的建模软件holoStudio、模仿Minecraft的Holobuilder,以及社交软件Skype的应用,不过3000美金的价格实在是让人有些无福消受。

VR都火上天了,MR怎么还在闷声发大财?

相比微软,近来频频出境的Magic leap则显得高调一些,这要归咎于公司公布的两段概念演示,受视频的影响,它们的事迹逐渐传遍整个社交网络。

然而,有些人认为Rony Abovitz只是个利用特效捞钱的骗子,微软好歹还有供开发者试用的原型机,而magic leap什么都没有。不过,magic leap早在2010年已经成立,2014年还获得了谷歌,高通等企业总计5.42亿美元的B轮融资,关于MR的研究他们已经布局了6年。

Magic leap设备的成本可能更低,其核心原因在于Magic leap采用的是视网膜投射技术,可以直接通过光纤,把光场投影到用户的眼睛里;而Hololens使用的则是DLP技术,利用反射光和玻璃从侧面成像,视角也只有120°×120°。

Magic leap在去年10月的宣传视频中标出了“无特效合成”的字样,不过要等到实机演示的出现,估计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不是投资热潮,初创公司难以发展

虚拟现实(VR)技术由于发展得早,这几年又获得了媒体的推波助澜,所以引起了很多局外投资者的关注。他们通常不具备相关的技能知识,无法分辨概念和技术的差别,但这些资金的注入确实养活了一批初创企业,排除其中的歪瓜裂枣不谈,那些充满天赋的开发者也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而MR则有一点略显尴尬,目前概念和技术都不太成熟,实现起来又颇为麻烦,导致开发门槛过高。大部分企业由于看不到市场前景,选择另寻他路,成品的缺失又让投资者无法产生兴趣,生态难以达成。

除了财大气粗的微软一根筋走到底,Magic leap在早期其实是以AR技术起步的,本该是一展蓝图之际,Magic leap内部却出现了一些矛盾。

在加州法庭的诉讼中指出,Magic Leap的两位高管Gary Bradski和Adrian Kaehler涉嫌盗取公司机密,妄图使用这些技术和人脉成立新的VR公司Robotics Actual。Gary Bradski则在被辞退后更新了自己的LinkedIn信息,表明自己从去年9月起就开始担任诺亦腾的顾问,并且还身兼PerceptIn、Pinscreen等公司AI和AR的顾问工作。

VR都火上天了,MR怎么还在闷声发大财?

抛开这些负面消息,阿里巴巴对于magic leap的融资倒是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化学效应,越来越多的MR企业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AMD联合初创企业sulon推出了一款名为sulon Q的混合现实头显,坐拥steam VR的valve也认为MR技术有很大的市场前景。由Colin和Sarah Northway组建的Radial Games则一直在普及MR视频的制作。

辩证的来看,MR的沉寂也并非坏事,那些具备条件的开发者可以免除市场和资本干扰,将精力集中在技术和产品的提升上。MR在市场上的受挫不过只是一次阵痛,其沉淀所积聚的力量,也许正在筹备新一轮的惊喜。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