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和防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吗?

巫盼 4年前 (2020-02-01)

截至1月30日,各国研究人员至少发表了54篇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英文论文。

在世卫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前,国际社会就非常关注疫情的变化,而《Nature》也给出了一组很有趣的数据。

据《Nature》的报道,在过去的20天里,随着全球研究人员对疫情的关注,每天都会有新的研究论文和预印本出现在各个科研学术平台上,截止到1月30日,学术界已经发表了50多篇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论文。

(注:预印本是指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还未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而出于和同行交流目的自愿先在学术会议上或通过互联网发布的科研论文、科技报告等文章。)

这其中也包括由中国疾控中心等机构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争议性论文,“井喷”的论文加上舆论的反应,一时之间,围绕新冠病毒的论文研究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新冠病毒之下,50多篇论文齐发

《Nature》在bioRxiv、medRxiv、ChemRxiv以及Google学术搜索、论坛virological.org、Altmetric等网站上,使用“coronavirus”或“ ncov”关键词搜索了有关该病毒的研究报告。截至1月30日,各国研究人员至少发表了54篇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英文论文(不包括中文期刊),而在过去的7天中,就有将近一半数量的论文被发表。

论文和防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吗?

《新英格兰杂志》(NEJM)、《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和《柳叶刀》(The Lancet)等顶级医学期刊也都非常关注该公共卫生事件,相继刊登了新型冠状病毒相关论文,并开辟了相关专题。

论文和防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吗?

从论文内容来看,有几篇估计了病毒传播的速度或潜伏期的长短,更多的还是集中于病毒的结构或基因组成。

毋庸置疑的是,将新型冠状病毒的最新调查结果发表在国际期刊上,必然有助于全球范围内研究学者溯源,及时了解疾病的特征,共同评估和研判疫情,改进防控策略。

也正如专业人士所言,对新冠肺炎进行科学的、及时的、系统性的、扎实可靠的流行病学研究,无论从医学角度讲,公共卫生角度及防控疫情角度讲,还是国际合作,都是这次全球疫情对抗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论文和防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吗?

图 | “新冠病毒”相关论文不完全统计

论文,防疫有矛盾吗?

但“纷至沓来”的论文背后,却存在着不少令人疑惑的问题。

科普作家、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王立铭日前指出,此次疫情发生后,中国科学界内部,不少“跟风”“蹭热点”式的论文扎堆出现。比如在病毒基因序列公布之后,数篇论文就迅速发表出来。它们的共同点是利用病毒序列进行了简单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就做出了各种大胆的“猜测”,单就学术发表而言并无不妥,但很明显缺乏严格的数据支持。

论文和防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吗?

而引发更大舆论风波的则是29日NEJM上一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国武汉的初期传播动力学》的论文,这篇由中国疾控中心牵头的文章中显示,武汉在12月中旬就发生了“人传人”的情况,这明显与武汉卫健委当时给出的通报不符。

由此引发了科研和防疫时间先后的社会舆论,之后中国疾控中心解释了时间线的问题:属于回溯性研究,1月23日拿到数据进行研究分析,25日到26日提交的论文。

站在学术角度看,这篇论文可以说是为专业人士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提供了详尽的数据资料。但舆论疑惑的是,是否存在过于关注科研成果,而忽视关键时期的疫情防控?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张作风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这次的武汉肺炎的科研成果是一流的,很短的时间内在很多知名杂志发表了文章,但是根据这些发表的数据信息,有很多完全可以在疫情暴发初期就用来指导这次新发传染病的控制。

“有些非常重要的数据,仅仅是在英文杂志上发表以后,我们才可以看到,有很多信息在国内并没有及时向公众公开,也没有及时地应用在扑灭暴发流行的整个过程中。”

其实在新冠病毒论文“井喷”现象发生后,科技部也曾发布通知,要求科研单位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疫情防疫中,在疫情防控任务完成之前,不应该把精力放在论文发表上。

然而从学术科研的角度来看,论文发表和疫情防控本身是一体的,只有基于科学的调查研究,才能给出正确的防疫措施。但是在如今的社会语境下,这两者之间又似乎存在一条鸿沟。

全球科研协作,至关重要

在世卫组织将此次疫情定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总干事谭德塞给出的建议中也提到,鼓励向世界卫生组织分享数据,以及相应的知识和经验。我们唯一能打败这场疫情的方法,在于所有的国家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终止疫情。

全球医学专业人士的协作对于打赢这场防疫战争至关重要,论文是学术化的结果呈现,除此之外,全球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也在加紧相关疫苗研发和抗病毒药物试验,比如一些病毒疫苗研发新技术有望缩短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时间。

据了解,美国休斯敦贝勒医学院正在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美国纽约血液中心以及中国上海复旦大学合作研发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

德国冠状病毒研究专家罗尔夫·希尔根菲尔德教授也携带了此前研发的SARS病毒抑制剂来到中国武汉,希望测试它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作用。在2003年“非典”时期,希尔根菲尔德教授也曾与中国科研机构合作,为对抗SARS病毒作出贡献。

论文也好,科研成就也罢,归根结底,合作共享下,阻止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才是最关键的。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