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车载系统发展的掣肘,真的是技术落后吗?

IM2MakerOpr 3年前 (2021-05-20)

威尔森认为:智能网联的深刻认知和与其匹配的研发体系将是未来从众多敌手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智能车载系统已经成为当下汽车产品的标配项而非选择项,“车联网”相关的卖点继续热火朝天被各品牌玩弄得“天花乱坠”,但纵观各品牌在实际的投入与战略定位上,仍存在较大差异,步调并不一致。

从现阶段来看,造车新势力由于“轻装上阵”的缘故在智能车载系统上的表现更为突出,但比如合资品牌,想要放开手脚去发展,所遇阻力比自主品牌更高。从威尔森对行业专家及从业者的深访结果来看,7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制约合资品牌车载系统发展的关键因素不是技术,观念与体制才是最大的掣肘。

合资品牌在品牌知名度与发动机等车辆基本能力上有较大优势,这既是积累品牌口碑的重要依仗,同时也成为其“故步自封”的核心原因之一,毕竟谁都不想因为尝试新兴事物失败而给自身品牌形象带来任何风险,因此,其系统的更新换代频率虽未及新势力,但只要不影响销售的成绩单,合资品牌普遍不会太过在意。

智能车载系统发展的掣肘,真的是技术落后吗?

另外,传统的竞对思想或许也是阻碍其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扎根在实际选择对标对象的逻辑中,只关注自己所在的那一圈层的表现,并不把产品先进性本身作为对标的指标,因而产品的改进幅度并不会是颠覆性的。

除此之外,合资品牌选择本土企业合作开发车载系统的核心目的往往更偏向降低开发成本,给消费者更亲和的价格,在市场上收获价格优势。因此,合资品牌会更看重性价比上的平衡,一定程度上就会舍弃掉提高产品竞争力本身的追求。

那么,如何打破制约合资品牌车载系统发展掣肘呢?威尔森认为:智能网联的深刻认知和与其匹配的研发体系将是未来从众多敌手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在传统的造车过程中,合资品牌完善的体制与明确的职能分工是保障产品品质的强有力支撑,而面对消费者期盼更高的中国智能车机市场,以外方为主导的研发体系并没有深刻认识中国消费者的用户需求变化,再加上优秀品牌力衍生出的“成本-效益”模式固化,大多数行动均以浅尝辄止的试探为主,难以大规模投入资源进行研究,在开发创新上有所落后。

不过后在疫情时代,所有的目光几乎都投向了智电车道,部分合资品牌开始“觉醒”,动作频繁。比如刚刚落幕的上海车展,大众在MEB平台发力,推出多款重磅的SUV车型,承载科技的智慧。丰田则继续推进双车战略,继A+轿车亚洲狮和凌尚之后,南北丰田继续携手推出汉兰达姊妹车型;而一直对纯电市场比较稳健的丰田,在车展上推出基于e-TNGA平台打造的两款概念车,可视作丰田EV元年拉开序幕。现代则在E-GMP平台玩起了黑科技全面发力新能源。

智能车载系统发展的掣肘,真的是技术落后吗?

这一系列的转变,一定程度说明传统汽车的研发思路已经不大适应当下的智能网联时代,尚未突破的技术难关相信迟早都会被攻克,而对智能网联的深刻认知和与其匹配的研发体系将是未来从众多敌手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结语

智能车载系统作为当下智能汽车的主要载体,合资品牌也逐步认清了真相,紧跟用户需求变化的同时探索更为快捷有效的研发模式或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毕竟手机的智能化发展历程已经成为成功经验的优秀范例,智能车载系统也将以此作为实现“更快更好”的参考标准。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