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手机连上卫星,到底有多难?

jh 8个月前 (08-31)

你会用手机打卫星电话吗?

让手机连上卫星,到底有多难?

一部抢跑发售的华为Mate 60 Pro,刷屏了整个科技圈。

在这部近年来讨论度最高的华为机型上,大部分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颗“不便透露”的5G芯片上,但其实卫星通话功能也值得拿出来讨论一番。

让手机连上卫星,到底有多难?

其实早在去年的Mate 50系列上,华为就已经推出了“捅破天”的卫星短信功能。无独有偶,在 同期发布的iPhone 14系列上,“卫星紧急联络”功能也被苹果拿出来单独介绍。

一时间,有关卫星手机的话题,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除了这两家手机厂商以外,包括摩托罗拉、魅族在内,不少机型都有搭载卫星通信的计划,甚至有人把拥有星链的特斯拉拿出来炒作一番。

从短信到通话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手机在很长时间里都与5G芯片无缘。这不仅让华为拱手放弃了高端手机市场,也极大影响了华为C端业务的业绩。

不过凭借多年以来在通信领域的积累,华为还是在Mate 50系列上抢先首发了“向上捅破天”的北斗卫星消息功能——光从名字看来,从手机连接卫星,就赚足了眼球。

让手机连上卫星,到底有多难?

不过从使用体验来看,Mate 50上的卫星通信功能其实非常基础,仅仅支持单向通信,并且只能文字信息,长度也有所限制。

简单来说,就是信息发出去了,只能收到一条卫星回执,但不能确定求助方是否真的看到了信息。

直到今年年初发布的华为P60系列上,华为才终于将单向通信升级成双向通信,支持求助方与施救方的双向联络,但仍然只能发送文字信息。

让手机连上卫星,到底有多难?

而到了昨天发售的Mate 60 Pro上,虽然支持了卫星通话功能,不过资费并不便宜,而需要额外开通中国电信相关服务。

从性价比和实用性来说,卫星通信还是户外探险、野外救援以及出海船员等小众人群服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鸡肋”。

但要知道,能在消费级手机上使用卫星通信,已经是一种突破了。

手机不等于专用设备

伴随着人造地球卫星技术的进步,具备信号传输功能的通信卫星已经非常成熟,由此衍生而来的卫星通信业务,也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国际上已经有几个常用的卫星电话系统,这其中就包括了大名鼎鼎的铱星(iridium Go)。

这些卫星系统做到了全球大部分区域覆盖,甚至在南北极都可以收到信号,通话质量和网络也非常稳定,因此适合户外使用。

但我们都知道,卫星发射的成本非常高,因此过去的卫星系统都希望一颗卫星能覆盖很大的范围,想要覆盖范围大,就必须把卫星放得更高,但由于距离远,速率就降了下来。

而如今随着技术的成熟,加上“一箭N星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低轨道卫星的发展。

但高度降下来了,覆盖面积却小了,想要接收信号,需要特定的接收装置,反倒增加了成本。

让手机连上卫星,到底有多难?

图源 | 网络

就这样,卫星通信至今仍存在着不小的弊端,只能当做地面蜂窝通信系统的补充。

而卫星电话的价格,说便宜也并不便宜。

在电商平台上,一部三防卫星电话的价格从三四千元起步,如果需要一些特殊功能,价格很轻易就来到了上万元。

算上通讯资费的话,如果不是专业人员,至少要花费数千元才能购置这么一套卫星电话装备。

让手机连上卫星,到底有多难?

相比之下,只需购入一部华为Mate 60 Pro就能享受卫星电话的“附加功能”,在应急场景下可以救命,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其性价比就不言而喻了。

事实上,消费级手机和传统卫星电话在实现卫星通信的方式也存在一些差异

据《雷科技》的科普,所谓手机卫星通信,是将通信卫星作为微波中继站,通过卫星上的通信转发器接收由地面站发射的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放大变频后转发给其他地面站,从而完成两个地面站之间的传输。

不同于传统卫星电话,消费级手机不能在天线设计上进行过分改造,只能从芯片、算法等方面实现,例如在Mate 50上,华为使用了高增益算法、新通信协议等软件手段提升了通信体验。而在苹果iPhone 14以及魅族20等机型上,则是从硬件入手,实现了卫星通信的支持。

好消息是,包括高通这样的芯片厂商在内,已经有不少专供手机的卫星通信SoC推向了市场,而搭载这些方案的终端也将在今年陆续上市。

手机市场,需要新爆点

无论是卫星通信市场本身,还是需求端,卫星电话始终还是一个冷门需求。

即便后续会有非常多的机型搭载卫星通话功能,但笔者认为,卫星电话或是卫星短信,只是购机的一个参考点,而非核心的选购因素,毕竟专用的卫星电话设备远比手机靠谱的多。

但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它们当下非常需要“卫星电话”这个加分项,长期来说,甚至可能成为未来手机的“必备项”。

在消费电子市场下行周期,这样一个新爆点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