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敌环伺,AMD遭遇「增长危机」

jh 6个月前 (10-20)

AMD还能赶上英伟达吗?

近日有传闻称,AMD上海研发中心将开始无差别裁员,裁员规模可能为10%-15%,涉及300-450名左右的员工,其中RTG部门(Radeon Technologies Group)是重灾区。

据了解,该中心主要负责CPU、GPU和APU等产品的设计、开发和测试等工作,为Ryzen系列处理器、Radeon系列显卡等知名产品。

结合近期美国半导体禁令来看,中国研发中心被裁员其实不意外。

此外,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过去几年一飞冲天的AMD其实陷入了“成长危机”。

数据中心业务,撑不起股价

今年8月初,AMD发布了二季度财报。

报告显示,AMD在二季度实现营收54亿美元,同比下降18%。虽高于预期的53.11亿美元,但净利润仅为27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4.47亿美元下降了94%。

事实上在经历了堪称“逆袭”般的增长后,AMD自2022年Q3季度开始就出现净利润增长停滞的情况

具体到各部门业绩来看,近些年狂飙的营收背后,数据中心业务这个“扛把子”贡献了强劲的增长和创纪录的营收,而到了后面几个季度,数据中心“顶梁柱”的作用愈发明显,几乎在所有部门业绩中独占鳌头。

相比之下,游戏业务、客户端业务等部门则表现平平,其中以游戏显卡、CPU为主的消费端收入更是出现了下滑。

其主要原因在于全球PC市场仍处于疲软阶段,次要原因则是AMD常年处于“第二”的尴尬位置,让AMD很难取得较大估值溢价。

不过在数据中心领域,AMD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

自2020年开始,AMD就在数据中心业务上投入了大量研发费用,其押注数据中心的策略也在近年获得了回报,其EPYC霄龙处理器自推出后就得到了市场认可,采购的客户不仅有亚马逊、微软等云计算大厂,还涵盖了HPC、自动驾驶、金融等领域。

到了2022年11月,AMD发布了代号「Genoa」的第四代EPYC霄龙处理器,一经发布就引来企业客户的关注。

理论上,AMD本应凭借这款处理器赚得盆满钵满,然而从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超大规模企业以及云设施建设的需求陷入低迷。

所以,2023年上半年数据中心部门收入仅为26.2亿美元,下降5.9%,盈利能力下降67.2%,仅为2.95亿美元。

数据中心业务都开始出现业绩下滑的风险,游戏跟嵌入式业务更难撑起AMD公司的业绩了。

“求稳”的代价

或许有人会说,AMD在核心技术上依然有很强的实力,同时AMD也跟随大流投入生成式AI的研发。

不过笔者认为,在英伟达的压力之下,AMD的反应其实是有些迟钝的

让我们回顾一下AMD近些年针对PC市场变化采取的布局,可以发现AMD一直在选择“求稳”路线。

在推出Zen架构以后,曾经濒临危机的AMD由危转安,不仅在消费级市场逐渐赶上英特尔,同时在服务器市场拿下近20%的市场份额。

此外,AMD一直将所有精力放在CPU和GPU的技术研发和迭代上,大部分产品都围绕着Zen架构展开,其核心业务这么多年也没有改变

除此以外,AMD在开拓其他热门市场时,包括智能汽车、5G等新兴领域时,AMD都只是简单“露脸”。

我们以汽车业务为例,AMD在汽车产业的业务包括信息娱乐、辅助驾驶、自动驾驶三部分,其中特斯拉搭载的AMD Ryzen RDNA 系列处理器,更是号称“最强车机”。

不过目前AMD并没有给出一个长期的汽车战略,在高通、英伟达和Mobileye等竞争对手面前,AMD仍然主打差异性,靠着赛灵思的FPGA技术尝试从汽车领域增加新的收入。

不过对比其他几家入局多年的老对手,AMD作为“后入局者”,并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在财报里也没有过多提及。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AI领域。

随着英伟达在算力芯片领域一骑绝尘,市场都希望同为GPU玩家的AMD可以站出来推出相应的产品。

然而直到今年6月,AMD才拿出最新款数据中心GPU——MI300X。

从性能来说,MI300X拥有1530亿个晶体管,其最大特点将CPU和GPU融合在一起,基于台积电工艺打造,HBM3内存达到了192GB,内存带宽达到了5.2TB/s,以对抗英伟达H100超级芯片。

然而,就在市场对于GPU一卡难求的背景下,AMD并没有优先从正面硬碰硬,而选择了从差异化方面竞争,再次掏出了APU上重点发力,上市时间最快也得到今年第四季度。

站在AMD的角度来看,英伟达在算力市场不仅有夸张的市占率,同时有CUDA这个软件护城河。

对比下来,AMD不仅进入AI芯片市场的时间点晚于英伟达,同时作为CUDA替代品的ROCm生态还只能算个半成品,几乎占不到什么优势。

因此AMD又一次把期望寄托在性能上,希望通过低成本高性能的差异化产品撬动英伟达的份额。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表示,目前微软为AMD 2024年AI芯片最大客户,Meta、谷歌都在测试AMD AI芯片中。

若微软与AMD合作顺利,且AMD能取得Meta与谷歌的订单,则预计2025年AMD的AI芯片出货量可达到英伟达约30%或以上 。

但市场真的等得起AMD吗

放弃PC AI化,又要错失一个风口?

但显然,英伟达的AI霸主地位并不是那么容易撼动的,MI300X很难有所成就。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AMD在近期开始全速向AI倾斜。

首先,AMD牺牲其高端游戏市场份额,放弃了发布RDNA 4代显卡的计划,包括Radeon RX 8800和8900,目的是为了在利润丰厚的AI领域与英伟达进行更有效竞争。

紧接着AMD开始了补齐软件缺陷,近期计划收购一家名为 Nod.ai 的AI初创公司,以强化其软件能力。

据悉,这家初创公司的技术能够使AMD更好地针对自家芯进行调整AI模型。而此前,Nod.ai就曾将其技术出售给大型数据中心运营商以及其它客户。

对此AMD专门创建了一个部门负责收购Nod.ai。该团队雇用了约1500名工程师,其中绝大多数与软件相关,AMD计划继续扩大团队规模,今年再招募300名工程师,并在2024年增加更多人员。

不过看似是All in AI,AMD似乎也没有精力顾及到一些新的趋势

有消息称,作为竞争对手,曾经被AMD反超的英特尔近期推出了“PC AI化”计划。简单来说就是利用AI技术,推动下一代PC的发展。

为此,英特尔开始与微软深度合作,全面导入Office Copliot、Windows Studio Effects等应用。值得一提的是,微软近期也在大力推动新系统的更新计划,

同时,在上个月举行的Intel 创新会议上,英特尔还拉来了整个PC行业生态的多家公司,展示了AIGC方面的成果。

对此,Intel CEO帕特·基辛格直言:“AI PC是技术创新的一次巨变。”

从目前AI应用的发展情况来看,AI PC的噱头其实大于实用。不过对于致力于PC换代的英特尔来说,AI的确是提高换机率的一个理由

相比之下,AMD对于PC AI化却并没有表现太多兴趣,那么这次否又是错失了一次风口?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