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开始在中国卖车,这家美国“蔚小理”先撑不住了

jh 5个月前 (12-04)

没有自建工厂的痛。

造车新势力品牌,除了我们熟知的“国产造车三傻——蔚小理”,还有来自大洋对岸的美国造车“三兄弟”——Lucid、Rivian以及Fisker

虽然论知名度比不上电动车巨头特斯拉,但依靠不同的产品定位,三家新势力车企在美国市场也算混得风生水起。

就在几个月前,这些新势力车企似乎是眼馋特斯拉的成功,开始集体跑来中国开展业务。

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远比想象得内卷,这些外来车企逐渐没了消息。

就在最近,三兄弟之一的Fisker突然宣布减产,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还没踩稳,就先摔了跟头

Fisker究竟有多惨?

就在别的新能源车企想方设法建厂扩产的时候,Fisker却选择主动降低纯电SUV “Fisker Ocean”的产能。

据外媒报道,Fisker在12月初宣布将缩减本月生产规模,并下调今年的全年产量目标。

据悉,Fisker调整产能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优先使用现金来满足运营资本的需求,换句话就是烧不起钱了

据Fisker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三季度亏损9100万美元(约6.5亿元人民币),而收入仅 7180万美元当前(约合5.13亿元人民币)。

虽然比起国产新势力品牌的巨额烧钱,这样的亏损规模只能算一笔小数目。

不过对于目前只有一款名为Ocean的主力车型的Fisker来说,此时本该是扩大规模的阶段,但融资进度却陷入了瓶颈,只能通过缩减规模维持运营

就在此次减产之前,Fisker刚刚将今年生产目标下调至1.3万至1.7万辆,而最终目的是产量目标进一步降至“略高于 10000 辆”。

而按照Ocean单车型接近6.5万辆的预定量计算,Fisker原本设定的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前生产超2万辆汽车。

随着计划改到1万辆,几乎等于砍了一半

就在今年8月,Fisker发布三款新电动概念车,目标2025年问世,包括限量款超豪华电动跑车Ronin、紧凑型纯电SUV PEAR以及一款全新的电动皮卡Alask。

算上已经量产的Ocean,Fisker在上市三年后补全了不同价位段的车型,因此一度获得投资人看好,股价也迎来了顶点。

也正是在此期间,Fisker宣布正式进军中国,计划今年先在国内设立一个交付中心,2024年一季度开始交付Ocean。

队友不给力,Fisker命悬一线

顶着美国造车新势力的名头,同时手握国人最爱的SUV车型,Fisker入华一事并不是没有机会。

在官宣之前,Fisker就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Fisker的高管们有曾到访上海,就供应链、物流、仓储和未来生产等内容与有关部门进行过讨论。

此外,Fisker创始人兼CEO Henrik Fisker亲自走访了上海临港集团参加座谈会,而临港片区也恰好是特斯拉超级工厂的所在地。

就在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Fisker落地中国的消息就没了后续,也恰恰在这个时间点,Fisker的上升势头开始被产能牵制。

这背后,Fisker选择代工生产的合作模式,成了产能不足的最大原因。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Henrik Fisker的创业经历。

作为业内著名的汽车设计师,Henrik Fisker参与设计多款知名车型,这当中就包括特斯拉Model S的前期设计。

2007年,Henrik Fisker创办了Fisker Automotive,并推出了旗下首款车型——Karma增程式混动超跑。

这款车型在发布后一度被特斯拉起诉,认为是剽窃了特斯拉的技术,但这场诉讼最终以特斯拉支付Fisker超过110万美元律师费而结束。

而Fisker Automotive虽然属于美国车企,却由芬兰的Valmet汽车公司生产。产量也不高,只有100台。

不过因为技术的限制,Karma毛病不断,最终让Fisker Automotive陷入破产拍卖。

此后,Henrik Fisker再次以“Fisker”的名字成立了如今的新公司,并推出了锂离子电池驱动、只提供订阅服务的SUV——Fisker Ocean。

资料显示,Fisker Ocean搭载80kWh电池组,纯电续航里程最高可达300英里(约482公里),可在2.9秒内完成百公里加速,提供四驱系统可供选择,论参数完全可以与特斯拉扳扳手腕。

然而,这一次Fisker依然选择了由麦格纳在欧洲独家生产,而不是自造工厂

包括最新发布的纯电SUV PEAR,也是交给了富士康代工。

其实无论是对麦格纳、富士康还是Fisker而言,“代工+设计”的合作模式可以极大降低成本,实现双赢,但Fisker显然是低估了合作伙伴对于电动车的代工能力。

麦格纳作为燃油车时代的老牌代工厂,尚且可以保证产能(Ocean是麦格纳首次为电动车初创企业代工生产的汽车)。

相比之下,缺少经验的富士康在代工汽车这条路上并不顺利,还曾搞垮过另一家美国造车新势力洛兹敦汽车(Lordstown Motors)。

不过对于没有自造工厂、且缺少资金的Fisker来说,代工模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但作为代价,不能保证产品交付就会影响后续产品的计划,甚至对融资也一度产生了影响,最终形成一个死循环,影响整体销量。

还有机会翻盘吗?

在新车发布期间,Henrik Fisker曾表示公司会在美国建立一个生产基地,以获得美国关于电动汽车补贴的资格。

然而话音刚落,Fisker转头就寻求与车企合作代工合作,用来保证产能。

毕竟在缺少资金的背景下,在短时间里自建工厂并不现实,Fisker入华一部分原因也是看准中国更高效、性价比更高的供应链体系。

但即便解决了工厂问题,Fisker的产品定位又是越不过的一道坎。

众所周知,国外新势力的定价并不亲民,Ocean入门款售价已经接近25万元左右,顶配版更是接近50万元。

如此高昂的价格配上略显落后的平台,如何在开卷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抢下更多订单非常困难。

而定位城市电动SUV的Pear虽然价格便宜,但因为前面提到的产能问题,大概率也会推迟发布。

因此在解决资本问题与工厂问题之前,Fisker还是先考虑如何活下去吧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