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头IBM,把路越走越难了

jh 1个月前 (08-27)

把员工赶去印度,IBM不是第一次了。

在一场“长达”三分钟的全员会议后,IBM中国超1000名研发员工被裁,就连部门老板们也出现在裁员名单之内。

在网络上,很多人都在议论“外资撤退”这个话题,其实IBM在中国裁员的理由并也没那么复杂。

首先,IBM在华经营压力较大,主要合作客户开始偏向国产品牌,在国内收入骤降。其次,不仅是大中华区,IBM在全球范围内都在推进裁员,IBM中国这次大幅裁员算不上太突然。

不过作为一家成立已满100年的巨型公司,IBM鼎盛时市值相当于美国GDP的1/4,员工多达40万人,就连微软、英特尔也不是它的对手,是名副其实的蓝色巨人。

虽说企业没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对于IBM来说,这几年走过的“自我救赎”之路,可以说是越走越窄了。

踩不中的热点

IBM的衰落可以归因于多个因素,其中包括市场环境的变化、战略决策的失误、以及对新技术的适应不足等诸多原因。

作为曾经的IT公司巨头,IBM对于技术的敏感性毋庸置疑,但和一些年轻的创业公司相比,IBM内部相对封闭式的思维模式,导致其很难为新技术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在上世纪PC称霸时期,IBM是通过封闭式创新模式的优势,迅速占据了领导地位。

简单来说,就是将让一些前沿技术紧紧握在手里,很少对外进行授权。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搞新技术需要高资金、高投入,这就导致投资者更偏向巨头企业,而这些企业也靠着独有的技术垄断市场,并拿下重要客户。

这种封闭式的创新模式在当时来说可谓屡试不爽,客户对于技术转化速度的容忍度远比现在高得多。

不过随着竞争对手不断推出新业务,客户对于技术商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IBM 这种体量过于庞大的企业来说,并不能对每一项业务做出及时反应,“太慢”、“太官僚”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BM在路易斯·郭士纳到来之后开始了大刀阔斧改革,在经历一系列的裁员及整合后,IBM转亏为盈,而且在商业模式上进行了创新,逐步向服务型企业转型,强化了IT服务的职能,并将全球服务业务独立出来,成立全球服务部。

当时,在面对外界对IBM进行拆分的建议时,郭士纳坚持认为IBM的规模和广泛的地域覆盖是其竞争优势的一部分,因此他决定保持公司的完整性,而不是将其拆分成更小的单位。

在当时来看这一举措确实是重新确立了IBM在IT行业的领导地位,但从当前的视角来看,仅靠业务调整和裁员,并没有改变封闭式的组织结构。

手握技术,并不代表商业化成功,一边创新又一边保守,导致IBM在很多事情上起了大早、赶了晚集。Watson就是比较出名的例子。

2011年,IBM推出了基于自然语义的AI解决方案——Watson。

在当时,这是一个用于解决医疗保健问题的人工智能平台,IBM宣称计算机可以快速阅读文献并提出建议的行动方案,而且IBM一上手就选择了难度最高的癌症治疗领域,希望能在AI医疗领域大干一场。

不过IBM的医疗AI商业化之路并不成功,IBM的客户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军方、银行、大企业和科研院所,缺少医疗方面的营销能力。

另外,当时的AI模型并不像现在这么靠谱,对于癌症治疗方案的"个性化"和"标准化",Watson并不能挑战医生的权威。

在一系列合作失败后,Watson项目迅速被人遗忘,IBM也基本上退出医疗行业。

在ChatGPT火了之后,IBM 再次宣布推出机器学习模型WatsonX,主要为企业服务,结果在微软、谷歌、亚马逊等一众大厂的围剿下,新产品还是反响平平。

不仅是AI领域没赶上好时代,IBM在半导体行业也算是“只开花不结果”。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IBM曾经也是一家隐形的半导体巨头,全球第一颗2nm芯片就诞生自IBM的团队。

而在这之前,IBM可以自己制造存储芯片,制造光刻胶并推出了自己的3D芯片堆叠技术。另外,IBM在半导体材料、芯片架构领域都有所成就,包括2021年推出的2nm工艺制造,也早于台积电与三星。

不过有意思的是,由于自身缺乏商业化能力,IBM已经将自己的芯片部门出售给GlobalFoundries,并退出了芯片代工业务,最终,IBM的2nm芯片制造技术与商用无缘。

目前,IBM又开始押宝量子计算领域,搞出不少里程碑式的新技术。虽说搞得“风生水起”,但比起AI的大热,IBM的存在感还是太低了。

总的来说,在多年沉寂之后,“蓝色巨人”的影响力越来越低,当保守主义与封闭式创新模式碰撞后,最终还是保守和谨慎占了上风,这就导致IBM抓风口的能力越来越难。

重仓印度,不止中国员工倒霉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IBM的CEO Arvind Krishna是一位印度裔精英,而印度裔高管在硅谷是出了名的团结,啥事都为印度人着想。

有消息称,IBM 被裁员的员工可以重新安置到印度班加罗尔,IBM 也确实在印度不断增加岗位。

事实上,IBM在美国的裁员力度也不亚于国内,Arvind Krishna早在2023年就表示,公司将在未来五年内,用AI取代8000个岗位工作。

有意思的是,IBM减掉一个美国工作岗位时,会给相应的员工一个“搬到印度”(relocate to India)的机会,但要求是按印度的条件拿薪水。

可以想象,基本上没人会去接受这个条件。

从营收角度来说,印度市场的潜力确实要比中国市场好得多。另外,作为一家跨国公司,IBM员工无论身处美国还是印度,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搬到印度后,人工成本明显可以降低不少。

可问题在于,印度虽然不缺人才,但基础设施和其他硬性条件远远比不上硅谷,即使IBM费尽心思为印度带来人才,但印度年轻人还是情愿往美国跑。

总的来说,如果不进行改革,IBM的路也是越走越难了。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