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万颗Blackwell芯片!英伟达拿下大单,带飞韩国AI计划
2025年10月APEC峰会期间,英伟达CEO黄仁勋的韩国之行,敲定了一项重要的合作协议:英伟达将向韩国供应26万颗Blackwell芯片...

2025年10月APEC峰会期间,英伟达CEO黄仁勋的韩国之行,敲定了一项重要的合作协议:英伟达将向韩国供应26万颗Blackwell芯片,这一数量相当于全球季度AI芯片产能的15%,也是英伟达对单一国家的最大规模算力输出。
此次合作的本质是资源互换的深度绑定。根据协议,韩国政府将构建其“主权AI”,三星将与英伟达共建“AI工厂”,现代汽车将利用英伟达新芯片推进自动驾驶技术,而SK集团则将与英伟达共同打造亚洲首个“工业AI云”。
政府层面,5300亿韩元的主权AI计划已选定五大联合体,其中5万颗GPU将入驻国家AI计算中心,首批1.3万颗由NAVER Cloud、NHN Cloud与Kakao Corp率先部署,后续将接入英伟达NeMo框架与Nemotron数据集,开发本土推理模型。
企业端的算力分配更具战略纵深:三星AI工厂独占5万颗芯片,用于全流程智能制造;现代汽车将同等规模的芯片投入自动驾驶模型训练;SK集团则采取双路布局,工业AI云与半导体研发各占5万颗;NAVER Cloud额外部署的6万颗GPU,使其成为韩国最大的云算力服务商。这种分配逻辑不仅呼应了韩国占全球75.5%的DRAM市场地位,更直指半导体制造与AI应用的双重主权。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正与英伟达联合研发HBM4内存解决方案,该方案在技术参数上实现显著突破,单颗芯片传输速度高达 11Gbps,显著超越上一代产品的8Gbps。
而此前,三星的HBM内存一直没有进入英伟达的产品体系,而随着内存市场开始出现供需结构问题,英伟达也需要新的供货商来稳定其庞大的算力帝国。
从早年三星DRAM为英伟达显卡提供核心存储,到晶圆代工领域的长期合作,再到如今AI工厂与HBM4的联合开发,双方的合作维度已从单一供应链延伸至技术共创层面。
不单是三星,所有韩国头部科技公司都参与到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AI基础设施部署计划。
如果“AI工厂”可以顺利推进,那将进一步打破美国设计、亚洲制造的传统分工模式——三星利用AI优化的制造工艺生产HBM4,反哺英伟达的算力输出,形成AI硬件研发、模型训练、制造优化的正向循环,这种协同模式让双方在各自领域的技术优势实现进一步融合。
而SK集团未来推进的工业AI云,相较于全球其他国家的部署规模,其算力储备已确立其在全球的领跑地位,通过模块化服务,可以大幅降低中小企业的技术准入门槛。
不过有意思的是,今年以来,英伟达已经在全球多地推动主权AI建设。不单是韩国,今年黄仁勋的欧洲行,先后到访英国、法国、德国,基本每个国家都画下了AI超级工厂的“大饼”。
目前,韩国半导体出口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仍达32.8%,而美国的技术限制正压缩其市场拓展空间,SK海力士与三星虽将同时给英伟达供货,但后者仍需突破英伟达的产品认证门槛——在此背景下,Blackwell芯片在2024-2026年间持续供不应求,现有的HBM内存很难满足英伟达的需求。
因此主权AI的“大饼”虽然很完美,但Blackwell芯片的产能是否真能跟得上英伟达的野心,还得打个问号。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三星供应链存储显卡硬件
                    三星供应链存储显卡硬件                 
  微信ID:im2maker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