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尝到甜头,亚马逊计划用机器人军团代替60万岗位
目前,亚马逊已计划 2027 年前复制 40 个自动化仓库,这场技术革命对美国蓝领市场的冲击已经开始
就在人们还在担心 AI 是否会取代人类岗位时,科技巨头们已经悄悄开始加大机器人的布局。
据《纽约时报》援引泄露的文件显示,科技巨头亚马逊计划到 2033 年通过机器人替代本应由60多万个美国员工承担的岗位。
据报道,亚马逊机器人团队计划自动化公司75%的运营环节,而自动化战略的核心驱动力源于降低成本。数据显示,在实现自动化后,亚马逊每送出一件商品节省0.3美元,仅2025至2027年期间就能为公司节约126亿美元成本。按照这种计算方式,公司估计到2033年商品销量将翻倍,利润更高,需要支付的人工费用则更少。
与此同时,人类岗位的削减计划同步推进,2027 年前将消除16万个本应新增的岗位,到 2033 年累计用机器人替代岗位超 60 万。泄露材料还显示,亚马逊高层已在考虑参与社区项目,以化解因岗位消失而引发的社会反弹。
显然,亚马逊高层很清楚自动化会引发失业担忧以及来自社会的舆情。
为缓解外界压力,内部文件显示其暗藏公关技巧,亚马逊内部建议避免直接使用“人工智能”与“自动化”等表述,倾向用“先进技术”,甚至考虑用“协作机器人”(cobot)等弱化机器替代人类的词汇。同时,公司声称已培训 70 万员工转型技术岗位,而康涅狄格州拣货员 Neisha Cruz 转型后薪资翻 2.5 倍的案例也常被公司内部大肆宣传。
其实早在今年7月,亚马逊就宣布全球仓库已部署第100万个机器人,这一里程碑背后,亚马逊的机器人军团早有具备取代仓库工人的能力。
例如,今年 5 月亚马逊推出的双臂机器人 Vulcan 具备触觉感知能力,通过力反馈训练可处理 75% 的库存商品,已在美、德仓库完成 50万份订单处理;搭配生成式 AI 模型 DeepFleet 优化路径后,机器人运行效率再提 10%。
在实际应用中,路易斯安那州 Shreveport 的 “下一代物流中心” 更成为自动化真实案例样板,70 余台机械臂主导分拣打包,不仅让商品流转速度较传统仓库提升 25%,员工数量也较非自动化模式减少四分之一,目前全球 75% 的亚马逊配送任务已由机器人参与完成。
有数据统计,亚马逊全球仓库平均员工数降至 近些年来的最低,每名员工年处理包裹量则从 2015 年的 175 个激增至 3870 个,效率提升的背后,其实反映了人力结构的变化。
有专业人士分析支持,亚马逊的自动化转型不仅关乎自身利益,更可能成为整个行业的风向标,引发全美范围内的连锁反应。
202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达龙・阿西莫格鲁就发出警告:“亚马逊的自动化模式若盈利,将迅速蔓延至沃尔玛、联邦快递等行业”,他担忧这家曾是就业创造者的企业,可能沦为 “岗位破坏者”。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