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的英特尔正在自救

伟铭 10个月前 (07-13)

砍产线,搞AI,英特尔CEO坐不住了

“落后”的英特尔正在自救

全球顶尖的处理器制造商——英特尔,正面临多方夹击:

前有大客户苹果决绝“分手”、架构与工艺迟迟难产;

后有PC市场寒冬,AMD持续侵蚀市场份额;

再到AI爆火,英伟达、AMD抢占数据中心服务器市场……

从各个方向来看,形势对英特尔都不算友好。

显然,已经“落后”的英特尔亟需自救,从最近的几条消息来看,他们已经在“开源节流”了。

节流止损,断尾求生

7月11日,英特尔官方在一封邮件中表示:“我们决定停止对下一代计算单元 (NUC) 业务的直接投资。”

熟悉PC硬件的朋友应该知道,NUC系列产品主要是英特尔专为发烧友和商务领域定制的迷你PC系统。

“落后”的英特尔正在自救

它可以说是Intel最为成功的硬件产品之一,一度成为迷你电脑代名词,大量的品牌产品都是以它为蓝本设计的。2022年底,英特尔刚刚推出了NUC13系列,今年初更是有一大批迷你电脑产品受到玩家追捧。

英特尔方面并没有解释为何要突然放弃这个看起来还不错的产品线。但笔者结合自己长期使用NUC的体验,总结原因有如下几点:

首先是性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再加上较高的定价,很难与同类产品拉开差距。尤其在AMD的新架构CPU应用到迷你PC领域后,英特尔多年来羸弱的核显性能更是被诟病。

二是营销能力不足,没有为用户创建独特的使用场景,同时特殊的形态也决定了其注定成为小众的产品。

“落后”的英特尔正在自救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英特尔财务状况堪忧。根据英特尔22年Q4季度的财报显示,单一季度净亏损就达到7亿美元,同比也是转盈为亏。

NUC已经不是第一个被“优化”的产品线了,此前NAND闪存、Optane傲腾业务等等都成为了英特尔节流控本的“牺牲品”。

拥抱AI,用性价比打破英伟达的“城墙”

而节流之外,自然是开源了。

要说现在科技圈什么最火,毫无疑问是AI,英特尔在数据中心、服务器领域苦营多年,自然不会放弃这块蛋糕。

不过笔者也多次提过,现阶段的英伟达在AI领域拥有着绝对的霸权地位。

此前,同样是芯片业巨头的AMD也曾发布过面向人工智能计算的数据中心GPU MI300X,以挑战英伟达的垄断地位,但实际收效寥寥,更是在发布后迎来股价大跌。

而英特尔也选择了与AMD差不多的“迂回战术”,准备用性价比打开英伟达的“城墙”。

“落后”的英特尔正在自救

根据英特尔在芯片发布会上的内容所说,其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AI处理器Gaudi2将采用7nm制程,24个张量处理器核心,集成了96GB的HBM内存和48MBSRAM,是专门为训练大语言模型而生的产品。

虽然英特尔也承认,对比目前英伟达顶尖的H100 GPU,Gaudi2在大模型训练速度上还不足,但Gaudi2胜在性价比。

“落后”的英特尔正在自救

面对CUDA软件生态,英特尔方面也表示,Gaudi2的软件生态本身支持PyTorch、TensorFlow这两个深度学习最常见的框架,同时也支持Megatron和DeepSpeed这两个当今最主流的大模型训练框架。因此,实际使用体验上,两者不会有太大区别。

玩家越多,越能获益

与AMDMI300X的“无人问津”不同,英特尔的Gaudi2已经确定会首批与百度智能云、紫光新华三、超聚变等中国公司合作。

不过,小型AI模型创企就有些顾虑了,在“早期鸟儿才有虫吃”的时间紧迫性驱使下,大多AI创企更愿意多花钱选择英伟达经过验证的产品以节约时间,也不敢冒风险切换新平台。

而最新消息是,微软已经打造了一个名为Chiplet Cloud的产品,有望替代英伟达的芯片,而谷歌等头部公司也都在做类似的事。

不过从目前市场的需求来说,AI算力硬件的供应缺口还是很大的,确实需要英特尔、AMD这样的玩家入局,一方面更多选择,二也是加大竞争让英伟达的芯片能降降价,最后都能让用户获益。

写在最后

在7月11号,国内半导体芯片公司澜起科技发布公告称,其公司第一大股东中电投控及其一致行动人嘉兴芯电、第二大股东英特尔欲参与首发前股东询价转让。

英特尔作为澜起的原始股东,从2018年入股12亿,4年时间,这部分股权估值已经超过60亿。虽然减持的原因多是因为澜起未能跟上风口持续进步,但从英特尔的角度来说,此番套现似乎也是“开源”之举。

“落后”的英特尔正在自救

英特尔新CEO帕特·基辛格自2021年上任后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英特尔给这位CEO的“回归之旅”说明文件的命名是《Hero-Return-Final》。

他能成为拯救英特尔的“英雄(Hero)”吗?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Visssom,观点仅代表个人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