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发现大脑产生“冲动”的兴奋机制,通过电脉冲实现有效干预

Lynn 6年前 (2017-12-20)

这一研究打破了对于人类杀人、吸毒等冲动行为有效干预的研究瓶颈。

冲动是魔鬼。生活中,我们常常无法克制住自己的冲动,无论是对食物、性、烟酒的冲动,还是在危险下不可遏制的情绪冲动。对于这个随时会出现的“魔鬼”,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找到了一种解决的办法,即在恰当的时间施加短暂的电脉冲。

研究团队发现大脑产生“冲动”的兴奋机制,通过电脉冲实现有效干预

在动物的大脑中,伏隔核被认为是大脑的快乐中枢,它对食物、性和毒品等刺激是有反应的。并且,常用于实验的小鼠和人类一样,具有冲动的行为表现,如它们对高脂油腻的食物有着不可遏制的冲动,并且极度依赖不断提供食物的饲养人。

基于这一发现,研究人员对小鼠进行了针对性的实验,监测其伏隔核的脑电波状态,以进一步研究让动物产生冲动的机制和抑制冲动的方法。此处,研究人员采用的是深脑刺激(DBS),一种将电极植入脑内以用于监测和治疗的方法。

研究团队发现大脑产生“冲动”的兴奋机制,通过电脉冲实现有效干预

实验中,一改小鼠平常喂食的标准食物,研究人员连续10天给它们喂食1小时的高脂肪食物。结果,通过对小鼠的行为和伏隔核的监测,研究团队发现小鼠逐渐对高脂肪食物上瘾,同时脑电波活动也显示:在第二次喂食小鼠之前,小鼠的伏隔核就开始发出了高频信号,而在吃标准食物的时候,小鼠伏隔核的脑电波一直维持在低频状态。

根据记录的规律和分析,斯坦福大学的助理教授Casey Halpern及其团队编写了一段10秒的脉冲,并在小鼠伏隔核产生的高频信号上进行脉冲刺激,结果发现这一刺激大大减少了小鼠对高脂肪食物的兴奋度。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外在刺激并不影响到小鼠的社交生活和其他行为表现。

于是,随后,研究人员找到一位对DBS疗法耐受的强迫症患者,并对他进行了临床监测。与小鼠不同的是,研究人员将奖励机制变为金钱。监测的结果表明,人类的反应和小鼠的反应十分类似。

研究团队发现大脑产生“冲动”的兴奋机制,通过电脉冲实现有效干预

相较于小鼠的大脑,人的反应机制要复杂的多。但他们推测,类似的,是可以通过干预的方式对人类的冲动进行抑制的。对此,研究人员指出:“对于人类危险的冲动行为(如杀人、吸毒等),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干预措施,因为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够记录大脑触发脉冲传输这一行为的特征。”

他们表示,未来将会对人类的兴奋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以找出准确的刺激时间和刺激强度。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