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气!NASA开源阿波罗11号航天器控制系统代码,庆祝登月50周年

Lynn 5年前 (2019-07-20)

文末有代码链接,感兴趣的小伙伴赶快动起来学习吧。

如果有人告诉你,在网上可以下载航天飞船控制系统的源代码,你会信吗?

以前确实不敢想,如今还真的能够在强大的开源平台Github上找到。最近,值阿波罗11号完成历史使命的50周年之际,NASA为广大航天爱好者和研究人员送上了一份大礼:开源制导计算机(AGC)中指令和登月模块的源代码。

图片来源:National Geographic

NASA庆祝阿波罗登月50周年

阿波罗11号(Apollo 11)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简称NASA)的阿波罗计划(Project Apollo)中的第五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的第一次登月任务。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航天器协助人类首次完成在另一颗星球表面行走,截止今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完成历史使命刚好满50周年。

为了庆祝登月50周年,NASA决定“送大礼”。

据报道,NASA将把位于阿拉巴马的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MSFC)免费赠送给感兴趣的学校、大学、博物馆或图书馆,它曾在阿波罗火箭项目供能的土星(Saturn)火箭开发工作发挥了核心作用。NASA表示,任何感兴趣的组织只需要支付25万美元的运费就可以运走它。

除此之外,真正惠及大家的就是NASA的另一项决定:开源航天器控制系统代码。

在Github上,该项目的 ReadMe 文档这样写道:

阿波罗 11 号制导计算机(AGC)中指令模块(Comanche055)和登月模块(Luminary099)原始代码由虚拟 AGC 和 MIT 科学博物馆 的伙计们完成电子化。本仓库的目的是存储阿波罗 11 号原始代码。当然,倘若在本仓库或原始代码扫描件 Luminary 099 及 Comanche 055 发现问题,或者任何我可能漏掉的文件,欢迎提交 PRs。

根据 R-577 报告规定,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载人航天中心联合 The 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及MASS签属 NAS 9-4065 合同,共同资助本项目。

细数历史上那些感人的开源项目

一直以来,对于技术发展和生态打造,开源意义重大,它能够凝聚全社会的知识和科技爱好者共同为一个项目的推动努力,而历史上有着许多类似的感人项目。

说到那些让人激动的开源项目,不得不再次首先提一下NASA。在2010年,由 Rackspace 和 NASA 共同开发的云计算平台OpenStack的开源可以说也是激动人心,它帮助服务商和企业内部实现类似于 Amazon EC2 和 S3 的云基础架构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对如今的云计算发展意义重大。

此外,还有很多对互联网生态发展贡献卓越的开源,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1980年——Usenet(即“新闻讨论组”)。在还没有互联网概念时,这款底层软件能够帮助全球的开发人员轻松合作并共享软件,在当时可以说是异想天开。

1983年——理查·斯托曼发起GNU计划。1983年9月27日由理查·斯托曼发起GNU计划,即软件的大型合作工程,成就了开源和自由软件在今日的繁荣昌盛。1985年理查·斯托曼又创立了自由软件基金会来为GNU计划提供技术、法律以及财政支持。

1989年——386 BSD操作系统。1989年William和Lynne Jolitz开发了新的BSD Unix系统,但是因为要有AT&T的许可才能使用,1992年两人发布了新的386BSD操作系统(也称Jolix),解决了这一问题,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完全自由开源的BSD版本Unix系统。

1991年——Linus Torvalds创建Linux。Linus Torvalds最初是不满意赫尔辛基大学教学所用的Minix操作系统,决定自己开发一个类似的系统(原本打算叫它Freax)。完成之后,他在 Usenet(Usenet的巨大作用不仅在这体现出来了)上发布。那时的GNU操作系统计划,真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Linux”。随着二者的结合, 史上第一个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正式诞生了。

1993年——红帽的成立。1993年,红帽的前身ACC公司成立,后在1995年更名红帽。红帽围绕自己的Linux系统提供Linux整合服务,是同类开源企业中规模最大的。它向世人证明,免费内核照样可以高赢利。1999年,红帽在华尔街上市的第一天,创下华尔街历史上首日收益最高纪录。

1994年——MySQL的启动。在1994年,Michael Widenius和David Axmark两人着手开发MySQL,并于1995年发布第一个版本。经多年发展,MySQL已成为开源数据库解决方案首选,被大量公司和网站广泛使用,比如Facebook和维基百/科。

1996年——Apache称霸互联网。Apache的HTTP服务器,让用户充分体验到开发源码软件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定制性。在2005年11月的时候达到接近70%的市场占有率,虽然该数据后来有所下降,但在短期内其霸主地位还是无法撼动。

1998年——Netscape的浏览器开源。在和微软的浏览器争夺战中,Netscape的收费策略不敌微软的免费策略,再加上其他因素,最终败阵。1998年Netscape决定将其浏览器开源,并成立开源社区Mozilla。后来虽然Netscape陨落了,但它孕育出了Mozilla和FireFox。

2004年——Canonical公司发布Ubuntu。2004年10月20日,当南非富翁马克·舍特尔沃斯创立的Canonical公司,发布其首个基于Debian的Linux操作系统Ubuntu时,很少有人能够预料这个系统能有这么巨大成功。Ubuntu出色的桌面系统,使其迅速成为最广泛使用的Linux操作系统。

后来,开源怎么了?

掐指一算,自第一次开源项目,开源生态发展至今也有近四十年光景,如今开源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的基石,也是所有程序员所崇尚和热爱的文化。

2014年,自深度学习技术兴起以来,各类深度学习框架的开源也随着产业发展充斥在各大开源平台上,包括caffe、PaddlePaddle、谷歌的Tensorflow等著名的项目。但是自2018年开始,业内却有这样的声音出现:我们不要“谷歌式”的开源,我们要真正的开源。

不难发现,伴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和对开源生态的渗透,“开源”已经从最初的纯粹共享发展为现在各大公司争相布局生态的工具。

最近IBM斥340亿美元收购红帽,其意就在借此发展混合云,希冀再次打入云计算市场并重回第一梯队,而此前微软花75亿美元收购开源软件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也是让人至今心有余悸,包括谷歌曾宣布对欧洲地区使用的安卓设备收费的决定也是让人心中发寒。不得不说,近两年开源项目被频频收购事件让大家质疑声不断,开源生态也切实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虽然有众多深度学习框架开源,但是只开源框架却不开源训练此框架的数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不算真正的开源。不过,数据是各大科技公司最珍贵的资产,忍痛开源确实也是不易。因此,这也让开源文化发展进入了历史的“怪圈”,也许需要时间吧。

最后,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此链接学习阿波罗11号开源代码:https://github.com/chrislgarry/Apollo-11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