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生态所困,Arm如何破自己的局?

Lynn 4年前 (2019-11-21)

受生态之苦,当应对新状况之时,Arm反而很难做到轻松腾挪。

为了应对已经不可遏制的RISC-V生态增长,Arm最近给出了一系列调整,不仅改变了芯片设计授权费模式,还发布自定义指令集以加强生态的开放,并通过技术极力避开美方法律条规的制约,颇有几分为市场折腰的意思。

然而外界并不买账——当你拥有一个并不是很多人都能理解的商业模式时,这就够足够让人头疼了,但如果你又对它进行一些调整时,人们就更容易混淆。

没有一呼百应,高光时刻也不再,在外忧内患下,现在的Arm更像是走进了迷局,却难寻到清晰的出路。

被生态所困,Arm如何破自己的局?

困境初显

2019年,对Arm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的年头。中美之间动荡的局势在一点一点撼动Arm的供应链稳定性,新市场的兴起冲击着原有的CPU市场,Arm也受到了波及。

一边维护华为等大客户,一边提防RISC-V对自己生态的侵蚀,移动市场占据霸主地位的Arm也不曾想到不安和焦虑会以这样的形式侵袭而来,甚至触动筋骨。

过去数十年,在移动CPU芯片市场里Arm一直占据着绝对的领导地位,这一点毋庸置疑。因而在人们口中,与Arm一起出现的词常常是“生态”。而对生态的建设,Arm似乎也有份执着在里面,这从它密切关注客户厂商芯片出货量并常在公司官网上公布数据这一习惯可以看出。

生态是不破的壁垒,它足以让Arm引以为傲,所以在官网更新的超过1500亿颗数据后,还留下了这么一句——“Arm无处不在”。

1500亿颗大概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如果按照单颗芯片边长1厘米算的话,所有芯片边长加起来足足可环绕地球赤道约37.5圈,这可比香飘飘奶茶要厉害得多,用无处不在来形容也确实不为过。

被生态所困,Arm如何破自己的局?

2014年的破500亿大关到现在的1500亿,五年翻三番,Arm的战绩和成长都是显著的然而布了这么大的一盘棋局,Arm还是留下了可以让人攻击的薄弱点,不然它的2019年也不会如此难过。

Arm没有弱点

Arm看起来是没有弱点的。

当然严格来说,一家公司不可能没有弱点,但在大方向上,纵观这几十年的发展,Arm是无懈可击的,从它避开Intel的正面打击、创新性选择售卖IP的商业模式并一步步揽下超95%移动市场的耀人成绩就可以看出一二分。

即便如今,在重重困难面前,Arm依然能够顺应技术的发展与变化在原有生态上做稳定的扩展和创新,这一点格外吸引人。也因此,在移动市场已经触顶的情况下,它的生态依然保持着不断向外延伸的活力,并受到新兴产业的欢迎。

自动驾驶就是其中一员,在初创厂商和传统车厂面对可规模化量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抓耳挠腮之时,Arm去年九月发布的新产品线“Automotive Enhanced(自动驾驶增强)”可以说是产业的福音,它也无疑成为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一股强力。

被生态所困,Arm如何破自己的局?

对新市场的探索和投入,Arm的进入是具有“侵略性”的,因为它一出手就是良品。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AE的加入,自动驾驶底层的解决方案也不会有如今的技术高度。

没有大公司的“负担”,Arm在创新这条路上一直未曾停止过。上个月,Arm开发了自定义指令集来拓展架构的可扩展性,丰富嵌入式CPU中的定制化功能,直接正面回应RISC—V的技术挑战。

及时响应市场需求,用最强硬的技术支持服务好客户,Arm没有露出弱点。然而在刚刚过去的互联网大会上,倪光南直接把Arm拎出来,“我们要迅速培养基于RISC-V的新型开放生态,不要做历史包袱很重的Arm和x86。”

言下之意,Arm积重难返。

成长后遗症

若说这“重”,不得不追溯Arm独特的成长经历,以及它与Intel之间化不开的渊源。

和科技行业所有的明星创业团队一样,初出茅庐,Arm(前身Acorn)的创始团队精明能干、才华横溢,务实且很有想法。获得开发BBC Micro计算机的机会是它与CPU设计结缘的起点,当时在生态和成本双重压制下,不到两年Acorn就开发了精简指令集架构并设计出全新CPU芯片,一举扬名。

因为崇尚精简,Acorn这家英国公司在成名不久就与苹果公司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当时有些人将Acorn公司称呼为“The British Apple”,也是在这个时候,它迎来了一生中的对手Intel。

在起起伏伏中成长起来的Intel比Arm老练许多,尤其是在PC时代的CPU市场里,遇见当时的Intel是Arm的“不幸”。

被生态所困,Arm如何破自己的局?

可以说,Intel处理器的开发史是一部工程师与向前兼容不断斗争的奋斗史,凭借向前兼容这一利器,Intel打败了所有的RISC处理器,也包括Arm。彼时,对于各大CPU厂商来说,与Intel活在同一个时代是一场悲剧,不止Arm,包括IBM和不可一世的DEC都是如此。彼时Intel并非不犯错误,只是有限的几个错误都能够被及时修复,才华横溢的Intel工程师将处理器一步一步做到至善至美,也将竞争对手的产品一一送入地狱。

与Intel相比,初生牛犊,Arm的劣势不仅仅在于技术的成熟度不够,更在于生态体量上的不堪一击。因此也是从与Intel的斗争中,Arm第一次尝试到了生态的厉害之处。

最初为了去从Intel嘴边抢一块肉,Arm曾寄希望于与苹果的合作,以打开市场的突破口。但后来Apple Newton的失利还是给了Arm重重一记,也让时任Arm CEO的Robin Saxby意识到依赖个别产品无法获得市场的成功,于是Robin选择曲线救国,采用了当时并不多见的IP商业模式。但尽管如此,与Intel抢夺PC市场也几乎成为一件无望的事情,即便对PC市场恋恋不忘,Arm也不得不回避去正面竞争这部分市场,这一市场形势也决定了ARM处理器的设计走势——低功耗、高性能。

在Intel生态之外,Arm不得已“找”到了自己的路,虽然很难承认,Intel成为了决定Arm后来走势的关键也让Arm对“生态”念念不忘。

ArmIntel的生态之争

1993年,Arm开放授权给德州仪器,后者用ARM7-TDMI打造了一款芯片,随后经典的诺基亚8110采用了这款芯片。手机大卖,Arm也迎来了商业上的成功。1998年春天,Arm宣布正式在伦敦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不到两年,Arm就登上了伦敦证交所富时100指数。

在手机市场里,应用对芯片的需求与Arm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碰撞出了这支节节走高的股票,21世纪智能手机兴起则进一步推动它的市场扩大,让其居高不下。

因为新市场的兴起,不消几年,Arm就建立了自己客户群体,也初尝了生态滋味,并终与Intel齐名。

此后,Arm一直与Intel并行,通过不断扩展来给客户更多支持,一步步砌起了自己在移动市场里的生态墙。直到2011年,“微软Windows将支持Arm处理器”的消息首次出现在了公众视野之中,Arm想要抢夺PC市场的心思就这样随着消息传播为众人所知。

终究,Arm还是放不下PC市场。

被生态所困,Arm如何破自己的局?

2014年,在《弯曲评论》中的一篇点评Arm与x86的文章中,作者王齐分析指出,x86处理器已经进化成为RISC处理器,只是依然披着CISC指令的外衣。言下之意,在技术的比拼上,Arm与Intel势均力敌,而这场无止境的比拼自然就演变为一场生态之争

事实上,似乎是早窥得技术的可能性,又或是对过去的执着,从2011年第一次消息传出来,其实Arm就一直在明里暗里争抢Intel的PC市场份额,先是拿下介于手机与电脑之间的平板市场,再是逐步渗透到折叠本市场,包括不断有基于Arm架构笔记本发布的消息出现,Arm从未放弃过。

失败不是没有过,往往消息传出后,最终在与Intel的较量中还是以Intel胜出,但Arm却乐此不疲,日前苹果下一代Macbook笔记本将基于Arm架构的消息甚至还没有被淹没。

Arm对生态的执着由此可见。

转身

不难看出,Arm要进入服务器/PC的态度是坚定的。但在这数年间,随着AI、云等技术对原有市场的冲击,形势也已然大变。有趣的是,也许最初是出于对Intel生态的挑战,现在看来,Arm对PC市场的布局则更多像是不得不做的转身。

Arm成立之时,整个欧洲尚未走出战后恢复期,彼时美国烟草、电报电话等巨头公司均被分拆,而依靠多年苦心积攒的知识产权,Intel、IBM这样的IT巨头躲开了被分拆的威胁,但无外扰却有内忧,过大的体量反而成为大公司的掣肘,追求民主导致获取上下一致建议的成本过高,决策传达速度甚至跟不上市场的变化。

英国企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凯恩斯主义盛行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企业兼并,至撒切尔夫人执政,英国内巨型企业大行其道,经济效率大幅降低。

撒切尔夫人是欧洲第一个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最高执行官,她剑锋所指,巨型公司纷纷解体,整个市场的活力再现。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Arm有了足够的成长空间和环境,也正因成长于这样的时代之中,Arm后来一直保持着精简的公司层级结构,在被软银收购之际,员工数只有3000多人,而反观Intel,这一数字已经超过10万人。

可惜,避开了人员层级的冗余,却依然避不开生态上的臃肿。对于Arm来说,最难的不是砍掉少得不能再少的员工,而是如何精简自己构建的宏伟技术帝国——生态。

宏大生态之下,想要回到“精简”的初衷,Arm恐怕是力不从心,一如自己的合作伙伴苹果一般,满盘皆是商业利益的纠葛。而也正是由于生态之困,市场上新的指令集架构——RISC-V,因精简一举就“打败”了Arm,成为未来物联网等市场的新宠。

由此看来,生态也不是没有缺陷。在阿里平头哥的带动作用下,基于RISC-V的芯片、MCU设计平台相继出现,因生态而处处受制约的Arm在新市场里竞争的筹码反而越来越少。

革自己的命已不可能,往后退一步,此时继续不断渗透进PC服务器市场不失为合宜之举。

被生态所困,Arm如何破自己的局?

2019年初,华为公布了新型数据中心的建设计划,期间发布了鲲鹏920和泰山服务器,少有人注意到,华为特别强调了Arm在里面贡献的力量。

在《鲲鹏计算产业白皮书》中,Arm架构被列为新的服务器架构,凭借过硬的技术和生态,Arm清醒得认识到了未来服务器的市场变化,而异构计算的发展大势也让Arm有了可以争取的机会。

最后

回顾Arm的成长路程,排除市场发展因素,过硬的技术壁垒、一步一步建构起来的市场生态和精简的公司管理,无疑都是它取得如今成就的关键推手。从战略选择上看,无论是及时发布DPU规避美方技术制约响应市场动荡,还是选择进入新型数据中心,抑或是改变计费来应对RISC-V,一进一退间,Arm都已做到最佳。

然正因为发展和沉淀,它苦心经营的生态最终成为一层强大到无法被撼动的盔甲,因为太过厚重,当应对新状况之时,Arm反而很难做到轻松腾挪。

生态的壁垒,防了他人,也困了自己。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