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李嘉诚都在投资的人造肉正式开售,280亿美元的市场“真香”?

温暖 4年前 (2019-11-25)

但愿在人造肉的助力下,我们都能实现吃肉自由。

没有什么事是吃一盘猪肉解决不了的。

如果有,那么或许你需要一盘人造肉。

今日人造肉正式在电商平台开售,售卖的人造肉包括猪肉、鸡头等,其中人造猪肉的售价为28元每份(一份230g)。如今说起人造肉,已经不是一件罕见的事。从比尔·盖茨、李嘉诚投资人造肉创企,到国内汉堡王开卖人造肉汉堡被一抢而光,再到美国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在纳斯达克上市.......正在崛起的人造肉俨然成为了一个值得一聊的话题。

人造肉的崛起之路

其实人造肉最早的应用是在医疗领域,主要为了帮助受损组织重建。这一过程激发了科学家的灵感:既然可以重塑病患的肌肉,那么何不直接制造一块肉来吃呢?于是人造肉技术就这样从医疗领域开始转向食品领域。

2013年8月,Mosa Meat创始人马克·波斯特教授在英国伦敦发布了一个重磅的消息,他称自己领导的科研团队通过两年努力,利用干细胞技术在实验室培养皿中生产出了2万条牛肌肉纤维,并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牛肉汉堡。品尝了汉堡肉的人表示,肉的味道和真正的牛肉很像。这件事成为了人造肉迈向商业化的开端。

后来致力于人造肉的公司不断涌现,Memphis Meat、Beyond Meat、Impssible Foods、Aleph Farms等都是其中的代表。它们的投资者更是众星云集,包括比尔·盖茨、李嘉诚、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麦当劳前任掌门人唐纳德·汤普森、可口可乐CFO凯茜·沃勒、TwitterCFO耐德·西格尔、NBA总冠军John Salley等。

投资的力度也非常大。以Beyond Meat公司为例,其在上市之前就已经获得了7200万美元的融资,上市后,该公司股价在首发当天收盘价就上涨了163%,创下了自2000年以来市值2亿美元以上公司中上市首日股价涨幅最高纪录。

另一家赫赫有名的人造肉公司Impssible Foods也不遑多让,在今年最新一轮融资中筹到了3亿美元,截止目前,其融资规模已经超过7.5亿美元。

如此大手笔的背后,投资人们的依据无疑是广阔且增速极快的人造肉市场。据谷孚咨询总经理苗梦曛称,全球人造肉市场规模预计在今年将达120亿美元,到2025年将达到280亿美元。具体到美国的数据,据外媒报道,美国当前人造肉的市场规模为14亿美元,市场不大,但增速超过了22%。

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几点:

1、消费者对健康问题的关注

近年来全球因食用肉类产品导致肥胖和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而人造肉相对健康营养均衡可以很好的取代真正肉类产品;

2、人造肉更加环保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甲烷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它造成的温室效应远大于二氧化碳,而英国大气层中约有25%的甲烷都是牛羊等牲畜通过打嗝和放屁(少量)排放的。所以牛羊养殖越多,对空气造成的污染也就越大。

3、肉类匮乏

以中国为例,2017年中国牛、羊肉消费总量分别为794万吨和494万吨,虽然排名在世界第一和第三,但人均牛羊肉的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内牛羊肉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尤其在牛肉方面,由于饲养周期场、成本高、发展方式落后等因素,只能长期依靠进口。从全球来看,联合国预测2025年全球人口将达96亿左右,按照目前的饮食习惯,地球上的肉制品不足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这为肉类代替品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目前,人造肉的种类已经包括了牛肉、猪肉、羊肉和鸡肉等,消费的反馈也非常积极。据国内媒体报道,有调查数据显示74%的消费者愿意接受人造肉。国内汉堡王在今年4月份推出的人造肉汉堡也很快被一抢而光,外国Beyond Meat已经与肯德基、麦当劳合作,Impossible Foods则将其产品销售到了北美7000多家餐厅。

表面上看人造肉“真香”,但实际真的如此吗?

人造肉到底香不香

从技术维度来看,目前人造肉公司主要有两种技术路径和实现方式:

一种以Beyond Meat和Impssible Foods公司为代表,其以豌豆蛋白、大豆、小麦和马铃薯以及植物油为原料,通过加热、冷却、加压的方法将植物蛋白排列成肉类的纤维结构,不断试验改进直到还原肉的质地和口感;

另一种以Mosa Meat和Apeph Farms公司为代表,它们的方式是从动物身上提取干细胞,然后放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培育,然后利用3D克隆技术对细胞组织进行排列和复制,以此让其形成类似传统肉类的肌肉结构。

但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这两种路径都需要解决不少问题。

首当其中的难题就是成本。要知道2013年波斯特教授制造的第一块人造肉成本是33万美元一磅;2017年Memphis Meat生产的人造鸡肉成本为9000美元一磅;2018年以色列团队称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人造牛排,成本为一磅10000美元左右。哪怕是已经在市场中进行商业化的Beyond Meat所生产的人造肉,成本也是标准碎牛肉的两倍。其中原料价格,企业的研发费用和营销费用都是导致高成本的核心因素。

整体来看,人造肉价格比真正肉的售价贵20%-50%,而这无疑是阻碍人造肉大规模推向市场的最大门槛。对于人造肉而言想要真正成为肉类产品的代替品,必须在价格层面低于肉的价格。

其次面临的挑战则是规模化量产。前面提到人造肉的两种实现方式,其中植物提取相较于干细胞培养在量产方面更具有优势,但目前仍难以大规模量产满足用户的需求。2017年Impossible Foods加利福尼亚奥克兰的大型工厂每月产出人造肉为100万磅,其预计今年该工厂的产能将会提升至250万磅,但美国餐厅每年消耗的牛肉达50亿磅,所以说即便产能有所提升,从需求层面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

而选择干细胞培养路线实现人造肉的企业,在量产层面就更需要解决大规模量产的难题,否则其将无法与植物提取路线企业竞争中获胜。

此外,技术门槛低也是难题之一。相较于干细胞培养这种方式,植物提取的实现路径技术门槛较低,能够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会有很多,竞争将会非常激烈。雀巢、泰森、家乐氏、荷美尔食品、康尼格拉、克罗格等就宣布进军人造肉市场,路线正是植物提取这种方式。

总而言之,人造肉在成本、量产、技术壁垒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去逐步的解决,从而才能促使整个行业实现有序的发展。

而把目光转向国内,作为全球范围内人造肉最大的市场,目前国内专注于人造肉的企业并不多。有一家来自深圳名为Starfiel星期零的企业已经与北京工商大学等院校机构达成合作共同研发产品,其公司拥有5条人造肉生产线,月量产在为1500吨,与国外企业相比差距甚远。可见国内的人造肉风口还有很大的机遇。

不久前,南京农业大学的周光宏教授带领团队使用第六代猪肌肉干细胞培养20天,生产出了重达5g的培养肉,这是国内首例由动物干细胞扩增培养而成的人造肉,也意味着中国未来将在人造肉领域可能会有更多的创新企业涌出。但愿不久之后,在人造肉的助力下,我们都能实现猪肉自由。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