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 EDS奖项发布,北大黄芊芊凭微电子领域研究成果,成亚洲唯一获奖者

Lynn 4年前 (2020-01-06)

作为北京大学微纳电子学系的年轻女博导,黄芊芊身上有诸多引人注目的亮点,这其中不仅仅包括她的学术研究,还有其“有些特别”的成长之路。

北大无人不知的“国产”女博士黄芊芊再次上了热搜。

在刚结束不久的第65届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国际电子器件会议上,IEEE电子器件学会主席向黄芊芊研究院颁发了2019 IEEE Electron Devices Society Early Career Award(青年成就奖)。该奖项今年全球只有3人获奖,黄芊芊是本届亚洲地区的唯一获奖者,同时也成为了自该奖设立以来第二位来自中国科研单位的获奖者。

北大女博导黄芊芊获青年成就奖

学术履历耀眼,集成电路尖端研究探路人

17岁考入北大,26岁获得博士学位,28岁成为北大成为微纳电子学系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芊芊的履历显赫。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与该奖项息息相关的是这位女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后摩尔时代超低功耗微纳电子器件及其在逻辑电路、神经形态计算等领域的应用。该领域属于基础学科领域,但隶属于前沿研究,研究难度将是超前的,其一旦有所突破,就会推动相关产业的进步,几乎能够开创一个新时代。

北大女博导黄芊芊获青年成就奖

随着智能化的发展,万物互联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尤其是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生物医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低功耗芯片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随着摩尔定律的失效,从基础元器件入手就成为改变现有产业瓶颈的根本之法。

在降低功耗、降低成本上,北大微电子所魏少军教授带领的团队在可重构计算等技术的研究已经为此奠定了一定的积累,但是这远远不够,融合多项技术并向下从材料等角度进行更为本质的探索是未来在集成电路领域拔得头筹的关键所在,黄芊芊接下的正是这个重任。

目前她已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微电子领域顶级国际会议IEDM与VLSI上发表论文9篇(含一作6篇);已申请专利70余项,其中国际授权专利10余项、国内授权专利40余项,部分成果已在中芯国际产线中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IEDM是微电子及集成电路领域的顶会,投稿命中率低于15%。且该会议论文在创新性、篇幅、图表质量等方面的要求都比其他期刊文章要求更严格,显然黄芊芊团队没有错过IEDM。

此外,她也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集成电路3~5纳米节点器件基础问题研究”应急管理项目的负责人。同时有消息指出,目前她带领的团队已经研制出世界上首个基于12英寸CMOS生产线上的互补隧穿器件集成技术,这对先进封装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国产”女博士黄芊芊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北京大学微纳电子学系的年轻女博导,黄芊芊身上有诸多引人注目的亮点,这其中不仅仅包括她的学术研究,还有其“有些特别”的成长之路。

16岁,黄芊芊考上了北京大学信息技术学院的微电子系。进入北大后,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当本科学业完成后,与众人选择不同的是,她没有出国留学,而是继续留在北大深造,这也因此让其有了“国产”女博士的称号。

在博士期间,她就成功研制出了新型肖特基-隧穿混合控制场效应晶体管等超低功耗新机理器件,打破了国际上硅基隧穿器件的亚阈摆幅纪录,实现了国际领先的综合性能水平。

2016年,黄芊芊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资助。2017年,她成为了全国仅4人获得的“中国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奖项,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首位微电子领域的青年学者。同年,她也正式入职北大。

2018年,黄芊芊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2019年,她入选2019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并当选中国电子学会青年女科学家俱乐部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在2019年北大录取新生期间,黄芊芊被邀请为7名北大杰出校友之一,给新生手写书信,讲述自己的“北大情缘”,以作为与新生录取通知书一起寄送的最特别礼物。这7位校友有“开启北大新百年辉煌的校长”许智宏,“敦煌女儿”樊锦诗,“中法文化的摆渡人”董强,“从下乡知青到海龟学者”的海闻,“登上珠峰的北大博士”庄方东,“传承儒者之风”的周飞舟,黄芊芊则作为“北大自己培养的年轻博导”身份位列其中,而这身份背后的所包含的国内教育、科研等领域的进步内涵使其格外厚重。

北大女博导黄芊芊获青年成就奖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