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张永谦:AI芯片公司一定要搭建自己的生态,不能孤军奋战

温暖 5年前 (2019-08-22)

AI芯片企业在搭建生态上,没有捷径、也没有万能钥匙。

AI芯片空前火热的当下,针对这一领域的行业交流往往也备受瞩目。在近期由镁客网举行的《M-TECH 2019中国AI芯片创新者大会》中,来自地平线智能解决方案与芯片事业部总经理张永谦就围绕边缘AI芯片的落地进行了分享。

数据显示,AI芯片市场规模在未来5年将会增长10倍,到2022年能够达到35亿美元规模。截至2018年底,仅国内芯片设计公司的已经近1700家,不少AI初创公司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芯片或者模组。

在张永谦看来,这是一个正常现象:“因为大家都已经看到AI层面传统的芯片架构不合适,特别是在前端需要有专用的架构来处理,其中蕴藏着很大的机会。”

仅有AI芯片是不够的

在众多玩家玩家涌入AI芯片领域,推出相应的产品、模组之后,接下来要面对的必然是落地应用、实现盈利。对此,无论是活动上的主题分享还是采访,张永谦都数次强调AI要想落地、走向商业化,必须要从行业、业务场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供真正完整的解决方案,仅有芯片是不够的。

他解释道,地平线从创始之初的想法就不只是做芯片,而是要把芯片和算法两者的架构从一开始就深度融合。因为边缘侧对芯片的性能、功耗、成本要求非常严苛,所以只有两者融合之后才能在前端边缘侧实现更好的性价比、效果更好。

“我们从2015年开始做,到2017年年底发布第一款芯片,到现在的芯片,软硬结合的思考贯穿始终。”

然而,当拥有边缘侧AI芯片、配套强大的算法,落地层面依旧面临巨大的挑战。当前许多公司不具备强大的算法能力,因此尽管拥有AI芯片和算法,但在真正落地到场景中的时候,许多现实问题无法全部解决,比如客户可能需要自己整合复杂的系统才能够落地。

这暴露出AI企业与客户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隔阂,还未能够深入到行业、理解客户的痛点。

于是地平线在AI芯片和算法之外,为了适配不同的客户、客户不同产品形态的需求,针对性的在外围做了不同的接口板,以适配不同结构和模具。同时为了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确保模组的图像质量传输到主板上的效果,他们对摄像头模组进行了重新开发,以支持客户各种各样的需求。

“我们做了大量的定制化支持,最终提供的是一个软硬结合的方案,对于客户来说,资源投入低、风险低,并且上市时间快,好处非常明显。”

但这仍然不够完善。

在物流、配送行业,人们称难以用AI解决、需要人力进行的配送距离为“最后一公里”,在AI芯片领域,距离落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则是与解决方案与后端行业业务系统的结合。

“很多客户需要针对多个前端进行管理,把数据融合、做更多认知的分析,包括建库、增删改查等都需要分析。我们在旭日×1600的系统上,开发了自己PAAS,它不会和客户的业务系统竞争,反而能够让用户在开发前端产品的同时,在后端建立SAAS,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方案。”

伴随着对行业和客户的理解越深,地平线的客户订单也实现了快速增长,张永谦透露,截至目前旭日×1600模组订单数量已经超过10万套。

而提到AI芯片走向落地应用,除了企业自身的独特秘诀之外,还有一个争议性的话题,就是AI芯片企业是否需要建立生态?

一定要搭建自己的生态,不能孤军奋战

众所周知,传统芯片企业的强大之处在于,其搭建起了强大的、无可比拟的生态,因此AI芯片企业究竟是否需要向其学习建立自己的生态成为了热议话题。在张永谦看来,答案是肯定的:“一定要搭建自己的生态,不能孤军奋战。”

他表示,生态简单来说就是企业与合作伙伴通过协作服务下游方。而由于每个产业的分工不同,企业在每个行业都需要有针对性的,结合自身的能力、优势、人员的基因等去搭建适合自己的生态。在这一层面,没有捷径、也没有万能钥匙。

从地平线的动作来看,其也正在搭建自己的生态。目前地平线主要分为两条产品线:一条是智能驾驶;另一条是AIoT。目前,地平线在智能驾驶领域已经与高新兴、全志科技、禾赛科技等达成合作,共同推动智能驾驶的发展;在AIoT领域,其也与谦翌德闰、多度科技达成合作,智慧社区的生态建设。

今年2月,地平线宣布完成B轮6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30亿美元,创下了当时AI芯片创业公司融资金额的最高纪录。该公司创始人兼CEO余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地平线未来的目标是成为边缘计算领域的英特尔,主战场将是智能驾驶和AIoT。”

未来他们将沿着这两条路线去持续演进,继续提高芯片的处理能力、算法模型的兼容性以及各种主流场景的处理效果等,会用更先进的工艺降低产品的公告、提升性价比。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