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AIoT和5G的小米,正在进行一场“生态裂变”

伶轩 4年前 (2019-12-13)

离2019年结束还有18天,明年的小米会是怎样的?

低迷了一年的小米股价,终于在年终的时候迎来了一波小高峰,仅本月11日便收涨8.47%,报9.99港元,盘中最高涨幅达8.58%,高见10港元,创逾5个月新高。

更值得一提的是,小米首座智慧工厂——下一代5G智慧工厂将在本月正式投产,首期预计产能主要用于5G旗舰智能手机试研生产,且将大规模使用自动化生产线、5G 网络、机器人、大数据等技术,效率较传统工厂提升达60%。

可以说,在经历了充满挑战的2019年之后,小米终于在年末迎来了小高潮。除此之外,业界普遍认为,此番股价连续上涨和小米刚刚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财报大有关系,且多家大行已明确表示看好该公司在5G时代竞争力。

押注AIoT和5G的小米,正在进行一场“生态裂变”

财报中说了哪些事?

在这份财报的表述中,小米表现极佳:

单季度营收达53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0.3%,前三季度营收已超去年全年;

AIoT平台连接设备出货量达2.1亿台;

境外营收达261亿元,同比增长17.2%,占总营收48.7%;

智能手机出货量在西欧市场同比暴涨90.9%。

看上去,小米AIoT和手机两大业务线齐头并进,成绩斐然,双引擎战略实施后效果明显。但实际上,这份财报说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小米在手机市场整体收缩,AIoT产业高速发展背后的新布局。

· AIoT业务发展迅速

去年11月,小米首次将开发者大会的核心词从IoT升级为AIoT;两个月后,雷军又在小米年会上宣布正式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并预计未来5年内在AIoT领域持续投入100亿元,足见智能物联生态布局对小米重要性。

事实也证明,小米AIoT业务的增效非常可观:

智能设备连接数从1.32亿台涨至2.1亿台;

拥有5个以上连接至小米IoT平台设备的用户数超350万,同比增长78.7%;

小爱同学月活用户达5790万,同比增长68.6%;

今年前三季度,AIoT和生活消费产品营收达426亿元,几乎与该业务去年全年438亿元的总额持平。仅今年第三季度,该业务收入就达156亿,同比增长44.44%。

押注AIoT和5G的小米,正在进行一场“生态裂变”

除此之外,早在今年6月,小米集团副总裁、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崔宝秋就曾透露,“小米AIoT平台接入设备数已超2000种,合作伙伴超1300家”。可以说,在AIoT生态的建设上小米是获得广泛认可的。

然而,这些都是AIoT好成绩,那作为双引擎战略之一,更是小米主营业务的手机呢?

· 手机业务暂困寒冬

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今年前三季度小米手机业务的表现的话,大概只有“暂困寒冬”了。

对比数据即可发现:

今年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210万部,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20万部;

在IDC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五大手机厂商出货量报告中,小米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30.5%,为众厂商之最;

与手机业务密切相关的MIUI业务上,月活增速已从去年同期的43.4%降至34.7%;

营收方面看,小米手机业务在今年第三季度营收了323亿元,同比下滑7.76%。

毋庸置疑,小米手机销量和市占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在财报发布后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上,小米高级副总裁周受资也进一步称,“2019年的前三季度中国手机市场的形势比较严峻”

除此之外,小米还给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解释,即“向高端进军”,如果仔细琢磨这五个字,不难发现,为应对手机寒冬小米其实早有准备,且这次的准备不仅是在手机业务上,而是立足于公司未来整体发展的。

创业9年,小米新阶段的新“战法”

对于一个创业公司而言,9年时间不算太长,但也不短。而对于小米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而言,技术、产品更迭日新月异,9年,尤其是在上市以后,足以让它认真思考该如何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既然上文是从双引擎战略看小米财报,那我们也就从AIoT和手机两大具体业务层面看看小米在做些什么?

· 摆脱性价比标签,手机“往高走”

因手机更换周期延长、价格上涨,以及很多市场在政治和经济上不确定性的增加,从去年开始全球手机市场就开始持续走低。IDC报告显示,2018年各大手机厂商中,仅有华为和小米的出货量实现了正增长,与此同时还强调,“目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较为混乱,除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和越南等是高增长市场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活动迹象均不明显。”

显然,小米早就预知到了这一点,而且打法越来越清晰,即“走高端和国内、海外市场同时抓路线”。

走高端,也就是之前提到的“向高端进军”。从具体动作看,小米去年年底和联想之间“骁龙855首发权”的一场争论仍历历在目,今年年初又抢在三星之前发布了旗舰款手机小米9,以及在此后不断放出折叠屏概念视频、1万亿像素的摄像头、环绕屏概念手机、五摄等大招,虽然其中部分手机还只停留在“概念”阶段,但也不妨碍小米做“技术展示”,而且就目前来看,影响力是有出圈的。

除此之外,雷军还请来了有“销售大王”之称的卢伟冰,独立Redmi品牌,以“极高性价比”为“小米高端手机”清路,在国内市场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再加上在印度等市场的基础,以及从今年开始着重开拓的西欧等市场,即便是全球手机市场持续缩减,小米手机的表现虽不至于亮眼,但也中规中矩。

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动作所带来的是小米手机毛利率的持续提升,利润贡献份额从今年一季度的17%提升至三季度的35%,性价比标签逐渐弱化,也算初步达成了小米手机扩展高端市场的计划。

除此之外,小米已经多个场合表示将在2020年发布10余款5G手机,且刚刚还推出了Redmi K30 5G版本,直接将5G手机售价压在了2000元内,以及拿到了骁龙865的首发权,这些都无疑为小米明年在手机市场夺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押注AIoT和5G的小米,正在进行一场“生态裂变”

· 从IoT到AIoT,为生态裂变创造更多可能

小米在这IoT的布局并不是去年才显露锋芒的,早在2013年雷军便以手机为中心孵化生态链,甚至亲掌生态建设大权,只是因2016年手机业务遭遇危机才不得不抽身。也因此,从IoT发展到AIoT,是小米长年积累的成果,而不仅是一项未来规划。

除了营收达大涨、AIoT平台连接设备出货量突破2亿台、用户数同比增长近80%,小爱同学月活用户近5800万外,小米AIoT生态更核心的竞争优势,是它的优势和其他手机厂商不同。

以苹果为例,围绕自有软件,苹果建立的是一个平板、Mac、智能手机等系列产品;华为现如今则偏向于以云、处理器为核心,打造智能硬件生态。而小米打造的是一个网络生态,智能物联网络,他们所重视的是连接至AIoT平台上的设备数以及同时拥有5款以上设备的用户数,这是一个旨在用网络统一用户未来生活的布局。简单来说,小米的生态是裂变式的,从手机到智能终端,再从网络到生活,可能性更多。

除此之外,随着5G网络和智能家居产业的飞速发展,小米AIoT生态的技术核心也得到了进一步升级。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市场对5G的期待已久,而雷军很及时的进行了战略调整,将“AI+AIoT”升级为“5G+AI+IoT”,在他看来,后者就是下一代超级互联网”5G将不仅是赋能AIoT,成就下一代超级互联网的主要推动力,更是众多智能终端的重大机遇。为此,小米在5G手机之外,明年AIoT平台的建设也将偏向5G化。

押注AIoT和5G的小米,正在进行一场“生态裂变”

与此同时,雷军在此前也曾表示过,明年小米的研发投入将增长至100亿元左右,而这些资金将着重用于5G、AI和AIoT三大领域。

很明显,仅从手机和AIoT两大业务层面看,小米均是“内外兼修”,于内专业打磨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壁垒;于外,稳定既有市场,开拓海外市场,增强用户粘性。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的“修炼”不仅于此,从公司未来的整体发展看,它已经在为接班和传承做准备了。

内部架构不断调整,小米正在走向年轻化

几乎是在三季度财报发布的同时,小米宣布了新一轮的高层架构调整,除了令人吃惊的黎万强离职外,还有周受资和卢伟冰的轮岗值得关注。而实际上,这次的内部架构变动,已经是小米上市后第4次调整了,可见这一年来该公司内部变化之大。

去年9月,雷军对小米内部架构做了一次大调,以管理年轻化和业务互联网化为核心,将创业老将如刘德、王川调入参谋部,洪峰转入金融业务,祁燕负责小米产业园及各个区域总部的规划和建设,并另组十个新的业务部,由新晋一批80后管理。

到今年年初,小米再次启动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任命崔宝秋为集团副总裁、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将原人工智能与云平台部拆分为人工智能部、大数据部与云平台部三个部门,并请来了卢伟冰。这一次的调整,旨在全面落实“手机+ AIoT”双引擎战略。

5月,小米内部架构再次大调,原集团质量办公室与安全合规部合并为新的集团质量办公室,下设质量运营、产品质量、用户体验、服务质量、安全合规五个部门。不难看出,这一次调整虽然不大,但也是小米在为打入高端市场做准备。

到上个月,小米直接对高层进行“换血”式调整,老将黎万强“退隐山林”、祁燕退休、林斌出任集团副董事长,原小米创业高层团队除雷军外几乎没有直接面向前线的了。而应对措施,是周受资、卢伟冰轮岗,其中卢伟冰任中国区负责人,周受资任国际部总裁,原国际部负责人王翔晋升为集团总裁。

总结下来,这一次的调整显示了几个趋势:

周受资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卢伟冰是干将;

当年喝过小米粥的人正在淡出,未来可能包括雷军。

很明显,老将逐渐退出舞台,年轻人正在成长为小米骨干,而这样的内部架构变化,和阿里、腾讯的“接班人”传承极为相似。可以说,小米虽创立时间不长,但已经是一个规模化和成熟化的企业了。

至于种种努力下,小米在2020年会不会迎来新的增长点吗,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