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军备赛”全面开启,魏少军:国产芯产业模式要从“代工”转向“IDM”

韩璐 2年前 (2022-08-17)

在魏少军教授看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机构正日趋合理,随着产业快速发展,模式也该从“以制造业为中心”转向“以产品为中心”。

短短一周时间,美国政府面向半导体相关产业两度出手,在半导体“军备赛”原先的基础上再次加码。

来自外部的挑战,已经成为国产半导体赛道的重要话题。就在近日,镁客网深度参与由AspenCore主办的2022国际集成电路展览会暨研讨会(IIC),会上百余位半导体业界专家和企业领袖与中国电子和IC设计行业资深工程师、技术和供应链专业人士,以及企业高管们齐聚一堂,探讨国产芯的突破与发展。

其中在高峰论坛“2022中国IC领袖峰会”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魏少军教授表示,中国的发展不会因为某些人和某些事受影响,也不会因为外界打压而停滞不前,因此必须在做好各种各样准备的同时,努力向前奔跑。“做好相应准备,就不会出现遇到事情手忙脚乱。”

与此同时,围绕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魏少军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几点观察与思考。

设计—制造—封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机构日趋合理

众所周知,半导体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企业,在魏少军教授看来,中国已经成为新兴的集成电路产业大国,在京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中西部地区形成了多个具有特色的集成电路产业园,而这正是中国高层领导人谋全、谋万世的结果。

中国集成电路是世界上少有的五大板块齐整的产业:设计、制造、封测、设备和材料,”魏少军教授表示,“我们拥有质量不断提升的庞大企业群体,放到世界的大范围来看,也许我们还比较弱小,但在细分领域,我们的企业都已经进入了相应的前十名,即便是我们曾经长期缺位的半导体存储器,也逐渐崛起,成为一支新的力量。”

半导体“军备赛”全面开启,魏少军:国产芯产业模式要从“代工”转向“IDM”

就在去年,中国集成电路全行业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人民币,达到了10458亿元,增幅为18.2%。而放眼国务院《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颁布后的7年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则是达到了19.5%,远远高于同期全球7.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其中就产业链各环节的变化来看,2004年时国内半导体最大领域是封测业,其次是制造业、设计业。2016年,设计业逆袭成功,以最快的增速成长为第一大产业。待到2020年,制造业也超过封测业,仅次于设计业。

至此,国内半导体产业“形成了设计、制造、封测这样的一种产业顺序,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围绕产业间的更迭,魏少军教授也表示,即便产业增速一直不错,但过去长期居于中国集成电路龙头地位的封测业逐渐被超越“是一种必然”,究其原因,因为其产业结构中所谓外资企业或者合资企业。而作为中坚力量的制造业,虽然规模还不大,但超越封测业已经是一个战略性的转变。

“中国集成电路的进步还是很明显的(全球占比从2004年的不到5%提升至2021年的12.5%)。尽管主要还是在中低端,但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产品体系。”

至于高端芯片市场,魏少军指出,其市场占有率也是在稳步提升过程中,“如果说2019年以前,中国还有一些高端芯片在国内市场几乎看不见,但2019年以后国产高端芯片的比例在大幅提升。”

半导体产业模式该转向了

通过前面的一些数据和排名等,我们可以确定,中国的半导体正处于快速发展状态,但在另一端,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产业模式。

魏少军教授表示,国内产业长期以来都是以制造业为中心来部署的,但是现在应该做出改变了——转向以产品为中心的产业模式。

他指出,美日欧韩等国家的产业结构中占有巨大比例的是IDM企业,反观中国、中国台湾、新加坡等更多的则是基于加工产业为他人服务。“这种发展模式,在中国台湾、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家和地区是可行的,但是在中国这样具有14亿消费人口的国家,显然是不适合的。”

如果仅仅是代工,企业将很难形成自己的特有品牌和文化,很难掌握先进核心技术。而作为一个拥有着14亿消费人口的国家,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地域的辽阔也给了它长足的发展空间,如果继续走代工路线,最后也只是扮演“追随者”的角色。

半导体“军备赛”全面开启,魏少军:国产芯产业模式要从“代工”转向“IDM”

除了改变产业模式,围绕国产芯突破的问题,魏少军也指出需要“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而在这一点上,以22家科创板上市芯片设计企业为例,即便他们的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5.5%,高于美国半导体企业的17%,但在具体金额上仅有10.8亿美元。

与此同时再看盈利能力,22家科创板上市芯片设计企业在2021年的平均毛利率为47%,而美国企业的毛利率则高出15%,达到了62%。

“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国内企业由于受到规模、规格、盈利能力的限制,实际上创新能力还是非常弱的,需要采取其他的方式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当然了,不仅仅是做到“补短”,国产芯片产业发展还要做到继续“锻造长板”,比如5G。

针对这一产业,魏少军教授表示,在5G的三大类应用场景中,国内目前只完成了增强宽带的发展,提升了网速,另外的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和海量机器类通信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因此5G 的发展也还是非常初步。

半导体“军备赛”全面开启,魏少军:国产芯产业模式要从“代工”转向“IDM”

“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和海量机器类通信的发展将有力推动工业的改造,比如说自动驾驶、产业自动化,海量机器类通信更是工业互联网和智能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这个长板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而如果再叠加智能化发展,“将成为中国下一步发展最重要的竞争力。”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